2014-09-29 09:06:26|來源:中新網|字號:
中新網9月26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在北京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針對習近平的講話,境外媒體分析稱,這是習近平近一年來第三次表現出親近儒家文化的姿態,表明其有一定的儒家修養,這正是鐵腕治吏所需要的內在道德力量。
親近孔子 尊重文化多樣性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這是繼去年11月參觀曲阜孔府並發表講話、今年5月4日到北京大學與國學大師湯一介親切握手、促膝交談之后,習近平近一年來第三次表現出親近儒家文化的姿態。
香港《星島日報》在25日的文章中稱,孔子是中國儒學的開山鼻祖。儒學是中華國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價值支柱之一。但在兩千多年來,儒學或遭捧,或被貶,與政治的關系屢經變幻。
但是,文章指出,近兩年,國學在中國教育體系的地位日益強化,在教育部門要求下,北京、上海等地學校已相繼開設國學課程,不少社會人士亦重拾尊古學儒之風,各類國學講堂在各地先后興起。
在此種背景下,中國高規格紀念孔子有何寓意?台灣《旺報》在26日的文章中分析道,習近平24日的講話在推崇儒家文化的同時,也向外界表明他的文化觀:維護多樣性、尊重不同文明、正確學習借鑒,及發展與傳承的相互結合。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也強調道,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萬紫千紅、生機盎然。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文章分析道,這表明習近平的“文化觀”強調維護多樣性、尊重不同文明、正確學習借鑒,以及發展與傳承的相互結合。
釋放傳統文化道德力量 維護社會和諧秩序
香港《大公報》文章評價習近平是一位負有戰略遠見和雄渾魄力的政治家,文章指出,習近平在十八大后不久就鮮明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成為其一系列重要思想論述的核心。他也在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又特別強調了文化自信。儒家文化數千年來在規范社會倫理、弘揚道德教化、維護社會和諧秩序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今年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在引述國防大學教授顏曉峰的話時說,中國共產黨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傳承者,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傳承者。
台灣《旺報》的文章認為,習近平表現出對儒家文化特別濃厚的興趣。大陸最高領導人尊孔,包含了通過宣揚優秀傳統文化挽救社會道德的用意。
香港《文匯報》的文章也對傳統文化思想的意義給予了積極評價,文章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蘊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這些可為解決外部沖突、促進民族融合、道德提升、文化認同提供巨大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 中國傳統社會 文化多樣性 道德力量 孔子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