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10:08:49|來源:海外網|字號:
9月25日下午,記者來到沈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牆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據悉,即將完工的“金水橋”,突然被沈陽市文物局限期拆除。對此,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說,沈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於違規建筑,與故宮風貌不相符合。(9月28日 《華商晨報》)
近些年,山寨景觀可謂是遍地開花。從遼寧綏中“天安門”建筑、河北石家庄山寨獅身人面像,到武漢“天壇”公墓、重慶高仿版“水立方”,山寨建筑從北到南遍布華夏大地。平心而論,適當的“山寨”,有利於集成化旅游。試想,剛體驗完長城的偉岸,馬上“穿越”到西班牙,感受西紅柿大戰的狂歡時刻,豈不是美妙的旅游體驗?
然而,過度的、無序的、沒底線的山寨,給游客的感覺卻隻剩惡搞。譬如,沈陽故宮是典型滿族文化符號,在其城牆外修建山寨金水橋,這樣不倫不類的滿漢交融,豈不是拿世界文化遺產開玩笑?可以想象,當游客站在無水的金水橋上,是何種的旅游體驗呢?我想,除了便於合影留念,不會給游客帶來任何的感官沖動。
令人欣喜的是,沈陽市文物部門,開除一張文化罰單---沈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於違規建筑,與故宮風貌不相符合,限期拆除。拆除山寨“金水橋”,一方面,反映出文物部門執法話語權的增強。曾起何時,文物執法都給人橡皮圖章的感覺。遇到拆遷、景區非法改造,都以“讓路”告終。將近乎完工的山寨“金水橋”拆除,標志著文物部門已有對文化破壞說不的底氣與自信。
另一方面,拆除山寨“金水橋”,也標志文化旅游回歸。誠然,在旅游行業興起之初,山寨景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民眾的旅游飢渴。但如今,旅游行業已告別觀光游,進入文化旅游時代。吃幾頓紅薯飯、小米粥,穿上紅軍衣感受“打鬼子”,就體驗紅色文化﹔在山寨的“龍椅”上合張影,就叫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等低端旅游感悟,已沒有市場。從這個角度看,拆除山寨“金水橋”,也是對文化旅游的理性回歸。
我們游滕王閣,是為了感悟“落霞與孤?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文化氣息﹔登泰山,不僅是為了看日出,更在與先賢進行文化傳承。可以想象,沒有文化的旅游,是多麼的可怕!但願拆除山寨“金水橋”,能成為“要票房,不要文化”等景區沖動的終結,以及文化旅游回歸的一個新開端。(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