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09:5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恐怖活動手段多樣化、智能化,建立基地和政權,糾集武裝力量,攻擊合法政權,開展跨國恐怖暴行。 |
9月27日,中國外長王毅在聯大發言時說:“面對全球反恐形勢出現的新變化,國際社會應該採取新舉措。”他指出,“國際反恐合作應該多措並舉、標本兼治。”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9月25日報道說,據歐盟稱,持歐洲護照並接受“伊斯蘭國”培訓或者在敘利亞作戰的聖戰分子人數近幾個月來增加了50%。
自從2001年“9·11”事件發生以來的13年裡,全球反恐形勢已經並將繼續發生深刻而重大的新變化。概況的說,這些變化包括:恐怖主義意識形態化,即和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等合流﹔恐怖分子來源多元化、國際化,不少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甚至部分政治穩定的發展中非伊斯蘭國家﹔恐怖主義網絡化,充分利用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新興科技工具開展恐怖活動﹔恐怖分子低齡化,受教育程度低、失業無業的青少年,包括青年婦女和兒童等也有加入恐怖勢力陣營的﹔恐怖活動分散化,攤開世界地圖,能完全不受恐怖之害的國家和地區微乎其微﹔恐怖活動手段多樣化、智能化,建立基地和政權,糾集武裝力量,攻擊合法政權,開展跨國恐怖暴行。
長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過去倡導並實行的傳統反恐思維,即主體力量上以意識形態劃線,國際合作以西方發達國家盟友為主﹔忽視非西方國家﹔形式上以武力打擊、跨國干涉為主,一味迷信以暴制暴,忽視政治重建和政治和解等﹔判斷標准上大搞唯我獨尊的雙重標准,將恐怖與特定民族宗教挂鉤,甚至利用宗教、人權等問題為由不予認定一些劣跡昭彰的恐怖分子、組織。這種單邊主義、干涉主義、武力主義為核心的傳統反恐思維,已經被証明治標不治本,不僅難以應對恐怖主義不斷演變的嚴峻威脅,甚至還常常導致“越反越恐”,恐怖主義的前述六種新變化足以証明了這一傳統思維和模式的嚴重局限性。
面對全球恐怖主義發生的諸多重大變化,中國倡導一種頗具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新型國際反恐思維和模式。這種新思維和模式以王毅部長所講的“平等、包容、共贏、公道”為主要指導原則和方針,倡導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強調在國際合作、全球聯手嚴厲打擊極端恐怖勢力同時,還應從經濟發展、族群和解、公民教育等多方面努力,力圖根本上鏟除恐怖主義滋生的環境和土壤,強調反恐上的尊重主權、平等協商、全球合作,強調重視並全力應對利用互聯網、職能手機等新通訊工具傳播恐怖極端思想等反恐新挑戰。
這種國際反恐新思維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和民眾不畏恐怖、反恐必勝的決心和勇氣,更融入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以和為貴”、“不戰而屈人之兵”等思想智慧﹔既強調各主權國家責任又高度重視平等合作、全球參與﹔既將恐怖主義與民族宗教人權等問題脫鉤,又重視鏟除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民族宗教問題土壤,是一種標本兼治的反恐新思維。
如果國際社會能夠高度重視並直面國際反恐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認真傾聽來自中國的國際反恐新聲音,相信對於未來全球反恐大業善莫大焉!
(張智新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