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博採眾長>> 正文

跨文化交流:習大大這個詞有了英文翻譯

2014-10-27 10:36: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10月22日,紐時刊登了一篇介紹中國人怎麼稱呼領導人的文章,開頭就說,“想弄清中國到底能給世界帶來什麼的人們,也許需要注意一下中國人如何稱呼他們的國家主席、黨領導人和軍事統帥:習大大”。

,《紐約時報》是著名反華媒體,我們要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它

海外網10月27日電 你知道“習大大”怎麼翻譯嗎?10月22日,紐時刊登了一篇介紹中國人怎麼稱呼領導人的文章,文章解釋說,Xi Dada字面意思是Xi Bigbig, 這個詞的意思可以是習伯伯 (Uncle Xi),甚至可以是習爸爸 (Daddy Xi)。

過去幾年,“復雜的中國”產生了不少新概念,英文媒體在介紹這些中文詞的時候由於找不到對應的詞來翻譯,往往直接採用拼音的形式。這個禮拜,又有一個中文詞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英文世界,這個詞就是讓中國人如雷貫耳的“習大大”。

10月22日,紐時刊登了一篇介紹中國人怎麼稱呼領導人的文章,開頭就說,“想弄清中國到底能給世界帶來什麼的人們,也許需要注意一下中國人如何稱呼他們的國家主席、黨領導人和軍事統帥:習大大”。

文章解釋說,Xi Dada字面意思是Xi Bigbig, 這個詞的意思可以是習伯伯 (Uncle Xi),甚至可以是習爸爸 (Daddy Xi)。文章說,現在從普通老百姓到媒體都這麼叫他,雖然這個稱呼的起源不得而知,但在街上提起這個詞,每個人都知道你在說什麼,而且據說習主席本人也很喜歡這個稱呼。

正像中文裡有很多英文借詞,中文詞進入英語也不是什麼新現象,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不同語言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交流和影響。英語裡有一大批和中國古代文化有關的詞 (其中大多數和吃有關),如今早已進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顯示了中國文化曾經的輝煌和影響力。最著名的是kung fu (功夫)和tofu (豆腐),這兩個詞在歐美幾乎人盡皆知,可能是除了李小龍和孔夫子以外在世界上最出名的中國符號(不過也有人說tofu其實來源於日語)。

這一類較古老的中文詞還有kowtow (磕頭),dim sum (讀音像點心,但其實是指粵式早茶),cheongsam (長衫的粵語讀音,指旗袍), lo mein (撈面), feng shui (風水), bok choy (白菜,粵語發音),lychee (粵語荔枝),gyoza (餃子,美國的中餐廳一般都說dumpling, 反而是很多日式餐廳的菜單上還在堅持用這個詞,估計也是和tofu一樣走從中文到日語再進入英語的曲線路徑)。

還有一個詞coolie,原指做苦力的中國和南亞勞工,后來演變成帶有種族歧視味道的蔑稱,不過語言學家對這個詞的起源尚未定論,也有人說這個詞起源於泰米爾語。

日語也有很多詞進入英語,最著名的有sushi (壽司),haku (俳句),bento (便當)和manga (漫畫),也是人人都知道的詞。

互聯網興起以后,最早進入英文的中文詞大概是taikonaut, 這個詞出現在1998年,由表示“宇航員”的astronaut和來源於中文詞“太空”的taiko結合而成,專指中國宇航員。類似的詞還有專指前蘇聯宇航員的cosmonaut, 其中cosmo在俄語裡是“外太空”的意思。

這幾年,出現在英文媒體上的中文詞大多和政治新聞以及中國的網絡文化有關,比如說cheng guan (城管)和luo guan (裸官)。當然嚴格來說,這些詞和Xi Dada一樣,還沒有正式進入英文的詞匯庫裡。

2012年年初,“休假式治療”這個連中國人都莫名其妙的詞橫空出世,讓外媒猝不及防,幾家國際媒體對這個詞的翻譯也很不統一,路透用的是vacation-style therapy, 衛報和Time用vacation-style treatment,最?嗦的bbc翻成holiday-style medical treatment。

除了媒體,另一條向英文讀者介紹中文新詞的重要途徑是一個稍稍有點惡搞意味的網站urbandictionary.com. 這個網站專門介紹英文俚語,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新詞,因此出現了許多中文網絡流行詞,比如tuhao和no zuo no die。

說到這裡,順便也說一下中國人名在英文裡的翻譯。之前我曾經提過,中國人起英文名一定要慎重,不然會鬧出笑話。但其實中國人到了美國就算不起英文名隻用自己的中文名,有時候也會鬧出誤解。

比如一個很老的關於鄧小平的笑話,講鄧小平訪問美國,有記者想測試下小平英文怎麼樣,就問他:您知道美國第一任總統是誰嗎?不懂英文的小平同志以為對方問自己姓什麼,於是回答:Wo xing Deng. 記者一聽:啊,沒錯,是Washington. 那您這次來美國干嘛呢?小平想,問了姓該問我名字了,於是說:Xiaoping. 記者又大驚:啊,shopping,您英文果然不錯。最后記者滿懷著對小平的景仰離開了。

還有一些中文名,在英語國家是絕對絕對萬萬不能用的。比如有一位不幸的姑娘叫王詩婷,中文名字很好聽,后來她到美國留學,老師知道她叫Shiting Wang,頓時震驚了。

咦,開頭我明明寫得一本正經的,為什麼到了結尾又變成了低級趣味?(文/新浪專欄 文化譚 假裝在紐約)

(責編:牛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習大大 跨文化交流 tuhao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18歲女大學生為高額學費做脫衣舞娘(組圖)

圖片故事:環球小姐訓練營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