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7 09:23:10|來源:海外網|字號:
9月24日,六安市民束先生告訴記者,解放中路地下人防工程的路面部分設置了公益廣告,其內容是“二十四孝”,但其中一條“埋兒奉母”讓人心驚膽戰。“侍奉母親是應該的,但‘埋兒’能宣揚嗎?這是刑事犯罪啊。”市民束先生認為,這是一種“愚孝”,不值得贊美,更不應該作為公益廣告。(9月25日,中安在線)
地下人防工程的路面部分設置公益廣告,這本無可厚非。但公益廣告的內容選定,當慎之又慎。既然是公益公告,就要佔據公共空間,公共空間的標識性東西,不說為社會傳遞正能量,至少要有益社會教化。
公益廣告傳播孝道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日益稀釋的今天,確有正面價值。在公共空間用圖文並茂之形式宣揚孝道,對上了年齡的人而言,“二十四孝圖”就是首選,可“二十四孝圖”也有不妥失當之處,比如此處提到的“埋兒奉母”,就有違法治精神,即便從道德層面考量,光顧著尊老而忘了愛幼,也非道德高地。那麼筆者要問,“二十四孝圖”在過去是經典,適合廣泛傳播,今日孝道文化也要傳承,是否有對等圖文並茂深入人心的東西可以參照?
今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師大視察,他在翻看課標時對師生們說,很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教材“去中國化”不可取,公共空間也要“中國化”,那麼“中國化”的東西哪裡來?類似“二十四孝圖”的傳統文化需要發掘,更需要重新梳理。現在既有國家級的“感動中國”人物評比,各地又有“最美人物”事跡,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粗存菁,棄惡揚善並非難事。
“埋兒奉母”公益廣告何以進入公共空間?除了當地文化主管部門把關不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供選擇的傳統文化經典,不需重新加工就能立即使用的不多,相關文化主管部門、文明辦還須擔起職責,組織專家人手對能進入公共空間的傳統文化經典重新梳理,確保各地拿來即可用。
此外,當前社會上以弘揚傳統文化名義開設的國學班很多,既然面向社會招生,這樣的國學班也是公共空間,可是筆者就知道有國學班直接拿“二十四孝圖”做教材,而且授課老師並未指出“埋兒奉母”這樣的樣例有何失當,據說“要保持國學經典的原汁原味”。有關部門是否也要對社會上的國學班授課內容作一排查?傳授國學文化是好的,但國學授課內容一樣要有標准教材、教學大綱。
“埋兒奉母”這樣的失范公益廣告進入公共空間,不能隻靠媒體監督。讓傳統文化進入公共空間,還要文化、文明、教育主管部門發揮主體責任,該重新修訂的要重新修訂,該增加新內容的要增加新內容,該加強監管的要加強監管,何必等媒體抓住小辮才幡然若悟、加強整頓?(程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