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許 倩:中國歌劇如何大眾化

——從歌劇《岳飛》談起

2014-10-28 11:47:33|來源:人民日報|字號:

  任何一門藝術,不觀照現實,不與大眾審美共振,都將被人民淘汰,隻有多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實功,才能創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歌劇

  中國歌劇哪兒去了?今日中國歌劇向何處去?這是藝術界頗為關切的一個大問題。剖析一下中國歌劇發展初期的《岳飛》,我們或許會從中得到啟示。

  《岳飛》是王泊生編劇、作曲、導演的7幕12場歌劇,1935年5月在山東省立劇院上演。在國難當頭的彼時中國,該劇公演后各界反響強烈。不久,日寇入侵,劇院南遷,沿途又演出百余場,場場座無虛席。不論從票房收入、現實影響力看,還是從主流價值觀的輸出考量,《岳飛》無疑都是成功的。在那樣一個年代,一部借由西洋樣式呈現的劇目,為什麼會受到如此追捧?從題材上看,它講述的宋代愛國將領岳飛帶領岳家軍奮力抗金的故事,與當時中國山河破碎的情境相似,自然契合了當時廣大民眾抗日救國的情感需求。從藝術手法上看,它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的土壤,採用類似昆曲唱腔的曲調譜寫,樂隊是以民族樂器為主體的中西混合編制。當時的廣告稱這部歌劇為“熔冶皮黃、昆曲、雜劇、話劇以及中西音樂、布景、服飾、光影、道具、歌舞於一爐”的“新歌劇”。

  《岳飛》之后,中國歌劇創造了《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劇目,塑造了一群中國大眾耳熟能詳的藝術形象,進一步詮釋了歌劇在中國大眾化的可行性。

  反觀今日中國歌劇,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新劇目的數量成倍增長,劇場觀眾卻在大量流失。雖然我們建立了一批專門排演中國歌劇的劇院,如中國歌劇舞劇院、國家大劇院,也建立了自己的歌劇創作、演出體系,但其展演效果和社會影響都不盡如人意。歌劇似乎正在淡出大眾的視野。

  中國歌劇之式微應歸咎於演出環境惡化,還是要排查一下自身機能?如何重拾中國歌劇的昔日輝煌,讓它重新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走上大眾化之路?

  以今日之目光分析《岳飛》等歌劇大眾化成功的原因,劇本的民族化和本土化是關鍵。但若從傳播與接受、推廣與運營的角度分析,當有新解。一是當時人們的閑暇時間較多而娛樂方式相對貧乏,造成了觀眾流在時間、空間上分布的相對穩定﹔二是當時傳播渠道極少與對信息飢渴同在的狀況,導致人們對承載著較大文化信息的新劇本充滿期待。如此思考,對於今日中國歌劇才具有現實意義。

  首先是歌劇內容要符合時代潮流,反映人民心聲。任何一門藝術,當它不觀照現實、不與大眾審美共振,都將被人民淘汰。《岳飛》成功,主要原因在其文本內容,對現實觀照的深切擊中了觀眾的心,讓觀眾忽略了樣式上的不適。發展中國歌劇,必須少端脫離時代、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姿態,多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實功,創作富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其次要實現表現手段大融合。要充分利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及傳統戲曲的資源,合理借鑒西洋歌劇的創作技法,洋為中用,中西合璧。以中國的音樂、中國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演繹中國人的生活與情感,准確體現中國的文化精神,才會抓住中國觀眾的心。

  以上“內容為王”指向作品本身,那麼,“渠道為王”,則是探討如何把歌劇人的目光投向劇團、劇場以外。

  一則,劇種借勢融合。東北二人轉和山東呂劇有著不同的命運,前者由於電視這種大眾傳媒的傳播已為中國大眾熟知,后者雖然也曾有過輝煌劇目,也擁有過大眾的喜愛,但由於沒有自己的或與其它劇種結合的大明星,沒有與大眾傳媒結緣,再加之沒有更多優秀作品問世,以至如今鮮有人知。劇種相互植入,相互借勢,比如相聲與京劇、聲樂等交叉,早有先例,多有所得。

  二則,突破話語瓶頸。歌劇屬於高雅藝術,有它獨有的話語體系,這雖是歌劇人引以為豪的理由,然而也必定是歌劇大眾化道路上揮之不去的負累。歌劇大眾化必須直面的是:如何化專業為通俗,普及歌劇這門高雅藝術。其一,與大眾傳媒結合勢在必行。比如,可以通過全國青歌賽普及歌劇知識,使人們了解並喜愛歌劇。其二,進一步加強面向大眾的推廣普及。近年來,諸如國家大劇院“歌劇愛好者沙龍”這樣的主題活動漸次展開,紛紛進入校園和社區,這對於提高大眾對歌劇藝術的認知度和認同感,無疑是十分有益的舉措。

  三則,打破劇場范式。如今,時間與空間都碎片化,觀眾去哪兒了?昔日劇場今安在?我們不是要去強行破壞大家對劇場的感覺,而是要面對現實,爭取受眾。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報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而且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大的劇場可能在網上,而不是實體劇場。前幾年有人說相聲這種樣式面臨死亡,但我們今天在網上搜索一下,會發現許多相聲演員都有龐大的粉絲群,一些年輕網友甚至表示每天都得聽著相聲入睡。網上火爆的這些相聲演員,在實體劇場也很受歡迎。重視網絡不是要滅絕傳統劇場,而是給傳統實體劇場指出一條柳暗花明之路。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和網站對自身利益保護機制的完善,付費觀看電影,已慢慢為國人接受。相信歌劇隻要用優秀的作品和網站合作,也一定可以打造“網上歌劇院”,實現在實體劇院傳播和網絡傳播的“兩個效益”。

  四則,打造“三名”團隊,即屬於歌劇的名作家、名演員和名作品。精品,要有名家、名角創造,更要有精干的營銷團隊利用新媒體推廣,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再加“名推手”一條也未嘗不可。

  當我們回首歷史,思考中國歌劇發展初期《岳飛》的成功,再環顧當下整個社會對於文化發展的戰略需求,可以預期,中國歌劇隻要牢牢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實現它的大眾化應指日可待。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岳飛 中國歌劇 歌劇創作 新歌劇 青歌賽 新視界 新媒體 劇場 大眾化 劇目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閉月羞花金發女模地鐵走紅引萬人熱追

圖片故事:環球小姐訓練營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