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09:30:08|來源:中國台灣網|字號:
發布者可以據此自己掌握信息的時間與節奏、決定內容披露的幅度與走向。無論是真心話或煙霧彈,傳統媒體反正都會追蹤報導,那何不先看看“大眾如何反應”?有心人更懂得趁此進行社群間的“匿名造勢”。社群媒體造就了“階層屬性接近”的復合族群,也會自行簇擁出新的各方意見領袖。輿論壓力的“多層次深化”,在此正式超越了傳統媒體模式,完成難以摧破的動態結構。
社群中需要時間耕耘,才能累積出話語權或影響力。連頂新與慈濟無法回避“無良財團”的抨擊,都是因為在社群中起步太晚,或還自以為可以沉默是金。網絡社群的總數,比“選民、信眾”還多更多,各種擲地有聲的議論滔天難休,這種新的社群媒體輿論模式對台灣政治的影響,雖然暫時看不出方向,但是一定深遠。
社群,媒體參與,傳統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