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原創評論>> 正文

美國華裔:從“政治花瓶”到挑戰選舉

2014-11-03 06:44: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在選舉“語言”中,這表明當地政治環境對該族群的重視度在提高,也表明該族群在當地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和重要性在提升。

97歲華裔阿婆從未缺席選舉投票

97歲華裔阿婆從未缺席選舉投票

長期以來,在北美尤其是美國,華裔參政的熱情與其在美國人口中所佔比例並不相稱。二戰之前,美國幾乎沒有涌現過成功的華裔政治家,二戰后至冷戰結束前,華裔政治家成功的例子也屈指可數,且大多以幕僚或技術官員面目出現,很少是通過“從政試金石”──選舉脫穎而出的。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初的美國華裔先民,大多是出於經濟目的移民,且曾在歷史上遭受不公平對待,這使得美國華人社區一度形成了重生計打拼、輕政治參與的傳統。這一來是因為生活壓力的確較大﹔二來則因為“客人”意識依然濃厚,加上歧視性氛圍的存在(直到1943年華裔美國人都沒有參政權利),讓他們產生了“就算參政也於事無補”的消極心理,對參政、參選積極性遠不如做生意、搞研究來得大。

其次,與其它族裔相比,美國華裔選民選舉投票率往往不高,族群“抱團”意識更低。曾有當地華文傳媒抱怨,說“印巴兩國在南亞針鋒相對,但印巴裔美國人在美國卻可以在選戰中抱團打拼,而同樣來自大陸、台灣的華裔選民,卻可能因為各種理由相互拆台”。這種現象讓絕對人數並不算少的美國華裔,在選舉中很難產生和選民人數相稱的影響力。

在這種背景下,華裔候選人往往會被當作“政治花瓶”,安排在“敵強我弱”的選區“湊人頭”,並順便表現政黨對華裔的重視。但寄托的希望不大,投入的資源更少,這讓華裔原本渺茫的當選概率變得更加微乎其微。

而如今,這種情況有所改善,第一代華裔移民開始出現在即將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候選人名單中,更多華裔乃至他們所屬的政黨,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打起“華裔族群牌”。在選舉“語言”中,這表明當地政治環境對該族群的重視度在提高,也表明該族群在當地政治生活中的分量和重要性在提升。

本屆美國中期選舉,參選眾議員、州長的華裔候選人多達十幾位,其中不乏有希望勝選的熱門人物,更有獲得總統奧巴馬親自出馬助選的加州華裔民主黨國會眾議員候選人劉雲平。另外,在華裔人口並不算多的羅得島州,共和黨籍州長候選人馮偉杰成為該州有史以來第一位挑戰州長職務的華裔,並極有可能成為繼駱家輝之后全美第二位華裔州長。這對於美國華裔的參政積極性,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同時也應看到,此次華裔參選人數雖多,但真正被賦予“挑戰者”重任的華裔候選人仍是少數,“政治花瓶”或當選希望渺茫的獨立候選人佔較大比例。第一代甚至第二代華裔候選人的數量、競爭力都嫌不足,即便和同為移民國家的加拿大華裔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還應看到,迄今為止,大多數成功的美籍華裔政治家,其成功的關鍵仍在於其更像一名“主流美國人”,而非相反。從中折射出美籍華裔作為一個族群整體,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分量仍然有限,華裔美國人仍不習慣以族裔群體的力量,去爭取、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須知,在同樣的政治游戲規則下,一名古巴或波多黎各裔候選人,通常是會極力凸顯自己族裔符號的。“美國夢”和不同族裔屬性,本應可以和諧地體現在同一個美籍華裔身上﹔而在這一方面,美籍華裔仍然任重道遠。

(陶短房,旅加學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宋勝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香港“佔中”者繼續集結與警方對抗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閉月羞花金發女模地鐵走紅引萬人熱追

香港警方:網上煽動非法行為要負刑責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