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10:28: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11月13日,除了三個會,總理還有一場雙邊會見。這是印度總理莫迪主動提出的,也是莫迪擔任總理后,首次和克強總理見面。 |
總理抵達緬甸
11月12日—14日,李克強赴緬甸參加第九屆東亞峰會、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第17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緬甸進行正式訪問。一天半的時間,三會一國,如此密集的行程,總理談了什麼?效果如何?現場氛圍怎樣?鏡鑒為你獨家報道。
一天,三場會,而且都是國際峰會,還有一場不一般的雙邊會見。強哥確實是蠻拼的,給“馬不停蹄”做了最生動的注腳。
12日,在北京結束了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會后后,克強總理直接奔赴機場,參加13日在緬甸首都召開的第九屆東亞峰會、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第17次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會議名字太長記不住?來個簡版,就是10+8、10+1和10+3。
“10”指東盟10國,“3”指中日韓三國,“8”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還有2010年加入的俄羅斯和美國。這是緬甸加入東盟17年來,首次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每年誰擔任輪值主席國,就要“做東”主辦一年一度的三個會。
南海問題:繞不開,就主動談
在來緬甸的專機上,總理談到南海問題時,就說:“南海問題既然繞不開,那我們要主動講,中國不挑事兒,堅決維護地區和平和穩定。”
13日舉行的10+8會議上,在緬甸總統、馬來西亞總理、文萊蘇丹發言之后,總理做了發言。
不要小瞧了這順序,是有講究的。
緬甸是東道主,第一個講話。馬來西亞是下屆東道主,按慣例是第二個發言。文萊蘇丹是君主,順序靠前。也就是說,總理是在東盟10國領導人以外第一個發言。
10+8會場
在3個會上,總理都首先闡明了和平與穩定對於發展的意義。
10+8上,“東亞得以快速發展,根本原因在於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10+1上,“中國與東盟友好合作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東亞區域合作的一面旗幟。”
10+3上,“沒有和平穩定,東亞永無振興之日。地區國家應切實做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擯棄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共同管控好矛盾與分歧,決不能因為這些問題的干擾使東亞失去發展的歷史機會。”
這些話,既講明了中國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態度和誠意,也為發言打下基調,尤其是對那些喜歡“挑事兒”的小伙伴而言。
總理還開誠布公地闡述了中方關於南海問題的原則立場,主要是三層意思:一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就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總理說,中國與東盟互為近鄰,共同利益廣泛,但也有不同關切,這並不奇怪。雖然中國與個別東盟國家間存在南海爭議,但這並不影響南海總體穩定,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二是明確處理南海問題時的“雙軌思路”,即有關具體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和平穩定由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加以維護的。
三是同意積極開展磋商,爭取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早日達成“南海行為准則”,努力讓南海成為造福地區各國人民的“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10+1領導人合影
大國總理,坦然做人,敞亮做事!
總理還在10+8會上提出,商討簽署“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個條約有啥作用?簡而言之,是為中國—東盟的世代和平共處提供制度框架和法律保障。
這個條約是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根本立足點,顯示了雙方維護地區和平的決心和信心,而商簽這個條約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積累互信的過程。
在10+1的會議上,總理說,中國始終是東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力量,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願與地區國家一道,建設亞洲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10+1會上的總理
當然,中國也願意與更多地區國家探討達成睦鄰友好法律文件。目前,中國已與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簽署了《睦鄰友好條約》。上合組織成員間也簽署了該條約。
步入“鑽石十年”,具備天時、地利、人合
東盟是中國最大的鄰居,也是我經略周邊的首要地區。中國和東盟的合作,可以說,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涉及方方面面。僅去年一年,中國就提出了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大倡議。
用總理的話說,中國—東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去年總理訪問東南亞時,提出了中國與東盟“2+7合作框架”,即兩點共識和七大合作領域:深化戰略互信、聚焦經濟發展,加強政治、經貿、互聯互通、金融、海上、安全和人文合作。至今,“2+7合作框架”中涉及的項目80%都已得到落實,得到東盟國家的高度肯定。
今年,在10+1會議上說,總理說中國—東盟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后,步入“鑽石十年”,具備天時、地利、人合,並提出了加強與東盟合作的六點建議,即協力規劃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大戰略、共同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加快建設互聯互通基礎網、精心營造海上合作新亮點、努力保障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雙安全”、積極開拓人文科技環保合作新領域。
中國珍視東盟,東盟也重視中國,這還可以細節看出來。
一個是合影站位。三個會,一共照了8張合影,總理始終站在東道主緬甸總統吳登盛的旁邊。
還有一個細節。東盟目前對外建立了8個“10+1”機制,但“中國—東盟”機制是其中合作最實、領域最廣、成果最多的。因此,每次10+1會議,東盟10國領導人都到齊了,沒有缺席的。
總理在會上宣布2015年為“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以此為契機,加強海洋經濟、海上聯通、海洋環境、防災減災、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合作。
如何看待中國和東盟的海上合作?
中國於2011年出資30億元人民幣設立了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去年,總理在文萊宣布了該基金首批支持項目,包括建立中國—東盟漁產品交易所、漁業基地更新改造、海水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衛星信息應用、港口城市合作等。
總理在13日的會上說,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實施好海上合作基金2014年支持項目,歡迎東盟國家積極申報2015年基金項目。中方還將提供3000萬元人民幣,支持“東亞海洋合作平台”建設。
有人質疑,這是花錢買平安。如果這麼想,就太缺乏戰略眼光了。
舉個例子。
自中國加入馬六甲和新加坡海峽航行安全與環境保護合作機制以來,共向機制下的助航基金捐款86萬美元,主要用於我國與海峽三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開展的具體合作項目。看看地圖,就知道馬六甲海峽對我國的戰略意義何等重要,被稱為我海上交通的生命線。因此,積極參與海峽合作機制,對確保我航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合作,是減少或避免紛爭的路徑之一,而且東盟是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地區。總理說了一席在理兒的話:“鄰國是不能選擇的,彼此長相往來,低頭不見抬頭見,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中國古訓說‘裡仁為美’,隻要我們始終秉持以誠相待、求同存異之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爬不過去的坡。”
東亞合作 10 東亞區域合作 東亞峰會 合作機制 東亞地區 裡仁為美 海水養殖技術 2+7合作框架 睦鄰友好合作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