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莫到重阳才敬老

2012年10月23日08:24|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子孙抱膝,其乐融融。

  子孙抱膝,其乐融融。

  日前,二十多位来自当地小学的爱心志愿者来到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敬老院,为老人们带来了重阳节的祝福。
  新华社记者 陈诚摄

  日前,“百对老人金婚庆典”在北京圆明园举行。图为参加庆典的金婚老人放飞象征幸福的红气球。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一个社会如果不给老年人一个安心之处,也就使每个人心里永远得不到着落。”  

  重阳节到了。这天,家住北京市东四环边的王山山下班后去超市买了几块发糕。“晚上遛弯时打算给红领巾桥下的老爷爷送过去。”她说。

  这位老人白天在社区拣废品,晚上睡在四环一个立交桥的桥洞里。王山山平日里就经常拿些旧报纸杂志给他送去。“他说他今年88岁了,河南人,家里虽然子孙满堂,但更愿意自己在外面生活,说是自在。”王山山经常和他聊天。

  “如果子女孝顺,怎么可能让他这么大岁数的人还流落在外谋生,连重阳节都不接回去?”王山山的母亲显然不能相信这番话。

  重阳节,中国的老人节。孝敬老人的历史跟我们的民族史不相长短,生活中个别不孝敬老人的案例不能掩盖中国人深厚的敬老情结。这一点,东西方一对比,尤其明显。

  对待老人的问题上 东西方分了家

  1943年,社会学家费孝通第一次到美国,经历了数次“文化下马威”,但也有庆幸之处,年纪渐长就是一例。

  他发现,如果在中国,被人问“贵庚快到五十了吧”时,并不认为是一种讽刺,虽然还不到那岁数,可心里觉得很有面子。而在美国,这是绝对会引起对方不满的问话,不管对方是男是女。“(美国人)若把‘老’字联上可敬的态度,那随时都会出毛病。”费孝通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说,“他们一般把‘老’字加上‘快死的’,‘没有用的’和‘怎么不知趣些,还不滚蛋的东西’等意义。”

  费孝通认为,西方国家讲求新求变,讲求标准化,社会的成败不取决于经验;在东方,社会上讲传统,讲经验,才能在秩序中获利。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东西方就此分了家。

  “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有公式,有教科书。经验提出了精华,像维他命一样,一口就吞了下去。”费孝通说这话的50年之后,牛顿的定理,中学生一天就学完了。

  事实上,不少美国人对中国的敬老文化很赞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1880年—1949年)曾写信给费孝通说:“我很爱看你们名画上老年人智慧的表情。我真高兴我会被这个国家的人归于这类老者。”

  中国人非常尊重老人的智慧和意见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传统,敬老爱老,对故老传闻和他们的教训特别重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说,比如老子,“不是因为他姓老,以老为氏,而是因为他活得长,是古代有名的老寿星。”

  简帛古书,比如上博楚简、马王堆帛书中都提到的彭祖也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孔子称他为“老彭”(《论语·述而》),不是“老子和彭祖”的简称,而是“非常长寿的彭祖”。

  专家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上一代的经验对于下一代的生存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中国人对于老人的智慧、意见是非常尊重的。

  在中国古典智慧的结晶中,《论语》和《老子》双峰并峙。《论语》对世俗的判断,对人生的要求,是采取积极干预态度。我们今天评论《老子》是出世的,是看淡一切的。这不就是老年人的心态吗?这个世界也就这样了,争了一辈子也该消停了。

  “老人的智慧,除阅世久,经验丰富,还有一个特点,是朦朦胧胧,记性不太好。”李零认为,“《老子》也有这个特点,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好像朦胧诗。”

  《老子》常让李零想起阿尔茨海默症。“过去,我们笼统称为老糊涂的人,其实得的就是这种病。1989年,我在美国,还有一位专家说,为什么这种病例,中国特别少。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一点也不少。我妈妈就是得这种病。大脑里有个叫海马的零件坏了,修不好。临床表现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什么人都记不住,忘个精光——除了老伴儿,脑子不行,身体倍儿棒,能吃能睡,无所萦怀。”他说,“《老子》描述的精神状态,就有点这劲儿。老子也特别能忘,陶然忘机,什么名呀利呀,全都忘了。悟道是抽象,什么都抽象掉了,剩下的光是道。这是一种老辣的智慧。”

  虽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有老子的智慧,可如果老子不老,他恐怕也没有这等智慧。我们漂泊在外,遇上什么难处理的事儿,问问家里的老人,一般都能得到不错的答案。老人的智慧不可小觑,所以我们经常抱着汲汲于功名的想法去向老人求教。

  把老人看作经验的富矿,是一种功利主义。在老人社会已经加速形成的今天,对于老年人的尊敬和扶助不能靠一个重阳节去表现、去提醒,而应该融入到每一天当中,因为这本身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质。

  若不给老人安心之处 每个人心里永不得着落

  “一个社会如果不给老年人一个安心之处,也就使每个人心里永远得不到着落。”费孝通反思美国的“怕老文化”时指出,“我们若觉得在中国社会里可以不怕老,假定这是使人能安心生活的张本,这也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而且为了这一点,我们所付的代价也不轻,是否值得还是很成问题的。”

  东方的农业曾经封锁了经济发展的机会。那时,个人生活的机会来自上一代的传承。比如土地,最自然的是求之于爷父了。老一辈既然掌握我们生活机会的权力,我们当然不能视之为无足轻重了,自然要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青年费孝通早早就思考了后来的“李约瑟之问”。“究竟是因为我们经济被封锁在农业里之后才使我们尊重传统、敬爱老人的呢?还是为了我们尊重传统、敬爱老人而使我们打不开农业所给予我们机会的封锁呢?”

  今天,农业经济的封锁线已经被科技打破,年轻人的机会有增无减,老年人所以获得尊敬的基础似乎已经动摇了,我们是不是会走上美国当年的路线——时间、年龄会成为自己的冤家?我们相信不会,但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重阳节做起,从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做起,从给一个素昧平生的老人一点帮助做起。

  否则,我们就会像费孝通所悲叹的那样,“若找不到新的被人尊敬爱好的凭借,我们会在白发满头的时候,在公园里坐硬板凳等死神的解脱。”

(责编:李文慧)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重阳,敬老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1901年八国联军铁蹄下沦陷的北京城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