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外交转型有一个核心驱动因素,那就是中国自己变了。这一两年外交手段明显丰富,不仅有外交交涉,还有军事力量的非战争形态、执法力量、对外经济手段中强硬一面的运用。 |
未来外交的立足点在哪?
倪峰(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在应对周边问题上,现在有两种逻辑在起作用。一种逻辑叫做“谋势”,营造对我有利的周边环境,从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基本上采取这种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营造一种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的应对策略,越来越倾向于“谋利”。最近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不少,且处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尤其是近期钓鱼岛问题还在往上走,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这种谋利和谋势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兼顾的。
贺文萍(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对非政策是中国整体外交政策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的实力增长了,中国越来越厉害,环顾左右,惟有自己独高,别人都小了一点,其实完全是自大主义的倾向,如果到国外走走,会感到民族素养和有序化是我们不知道还要发展多少年内功才能赶得上的,而不是说简单的GDP增长,谁有钱买东西。所以中国外交需要调适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源于实力增长与我们国际形象之间没有同步增长。现在我们被叫做崛起中的孤独大国,孤独这个词,指的是实力越来越强,但是朋友越来越少。现在提出的公共外交,就是怎么样把自己的朋友找回来。不能因为自己富了,就瞧不起非洲人。如果老朋友都没有了,新朋友又没能结交来,就会变成孤独的国家。
何茂春(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谈到我们未来外交的立足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不得不面对的重点,但我们今后的真正舞台,能够征得人心的空间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现在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梦”心存疑虑。很多发展中国家并不认为我们的崛起和他们的梦能够一致,认为这是又一个新的大国甚至是殖民主义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崛起。以经济为例,我们考虑到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的时候,忽略了和发展中国家的顺差。某些发展中国家敢怒不敢言,就等着美国折腾我们,他们跟着附议。所以我们今天的外交立足点应该是纵横并举,横是和强者结盟,纵是和弱者结盟。我们在经济外交上和发达国家协调的同时,也要格外注重和发展中国家的结盟,如果我们失信的话,会在将来的世界舞台上越走越狭窄。(2012年12月22日“环球时报年会2013:未来十年的中国和世界”在北京举行,夜话二“未来十年的中国外交转型”由何申权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