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两个月来的大多数宏观经济数据——如GDP、财政收入、CPI和PMI指数、进出口等等——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甚至已经企稳回升,完成去年初设定的各项主要指标铁定不成问题。 |
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很难迅速摆脱,中国经济不可能独自前行。下调后的经济增长目标,反映了“中国经济新的现实”——中国经济高增长时代的大幕已经降下,我们也许从此将步入一个“中速发展阶段”。
最近两个月来的大多数宏观经济数据——如GDP、财政收入、CPI和PMI指数、进出口等等——都显示,中国经济正在、甚至已经企稳回升,完成去年初设定的各项主要指标铁定不成问题。
更值得欣慰的细节是,不仅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停止下滑,中国经济赖以支撑的外贸出口也有稳定的迹象。因此,相对于去年上半年到年中时的极度悲观,眼下许多人的信心又开始恢复,对今年的展望也越来越正面。我们还可以看到,经历了一年严格限购的各地房地产市场似乎又显现出量价齐升的苗头,引得决策部门不得不再次重申“楼市调控政策不松动”的态度。
当然,也有“唱空派”认为,2012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回升是有特殊性的:一方面,外贸的回升得益于西方传统的“圣诞季行情”——在美国,圣诞促销季的销售往往要占全年的40%,这自然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的出口乃至整个经济;另一方面,每年年底本身也是国内消费最旺盛的时候,这一阶段经济有所回升亦属正常。他们预计,过了元旦和春节,经济将告别短暂的景气,重新回归下降通道。届时,由于政府救市药方的枯竭,情势会更加困难和复杂。
鉴于中国经济高度的对外依存度且短期内部可能根本扭转的现实,要正确地审视2013年的中国经济基本面,首先还是要先看清楚2013年全球经济的基本面。
2012年不会印证古代雅玛人的预言,但2012年可能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日本到欧洲,从中国到美国,越来越多的人终于第一次严肃地认识到,“过去的好时光”已经不复存在。
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加匮乏的共识
以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为标志,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至今已过去4年多。
4年来,各国政府开出的一系列救市药方不能说一点疗效都没有——从表面上看它们至少让世界避免了又一次经济崩溃、从而再度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混乱和痛苦之中。不过,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在整体性“复苏”方面并无明显起色,相反,“二次探底”或所谓“双底衰退”的阴霾不仅始终没有彻底摆脱,而且时有加剧迹象。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上一次爆发于金融市场的危机有政府来救,而这一次发生于政府自身的危机谁来救?谁又有能力来救?
直到最近,政府似乎还总能像变戏法一样,从神秘的口袋里摸出无穷无尽的牌来:2008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果断地推出了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成为危机上半场的最大买单人;而到目前为止,事实上的“全球央行”美联储也已经连续推出四轮定量宽松(QE),购买债券总金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这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向金融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并帮助金融机构纾困。
当大难临头之时,无论在历来崇尚自由放任的美国,还是在10多年来一直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政府突然间都变成了凯恩斯主义的坚定信徒。据说,各国政府正确总结了70年前那场大萧条的惨痛教训,并从“罗斯福新政”中吸取了成功经验。
然而,如今再回头认真检视过去四年以来的所有努力,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这不过是一场将危机从金融市场和企业转移到政府身上的“搬家”而已,造成危机的原因几乎一个都没有消除。换句话说,危机并没有解决,只不过从私人部门转到了政府部门,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危机变成了主权债务危机而已。不仅如此,救市刺激政策所造成的副作用还使危机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
今天的世界经济,比2008年的那个时候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它将一路下滑、实践鲁比尼博士那张“乌鸦嘴”所预言的“完美风暴”,还是将在漫长的泥泞中艰难调整和爬行?谁也不能轻易断言。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世界经济的问题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而华尔街金融危机只是这一复杂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病理的表面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