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张建伟:大家齐来扮“公知”

2013年08月03日08:13|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字号:

摘要:如今社会是名声社会,有了名气,人名就变成了名人,各种利益纷至沓来。知识分子扮演“公知”,在网上以一种偏激、出格言论博取眼球和欢呼也是一种成名捷径。

公知者,公共知识分子之简称也。对于这一新物种,我近来颇有些怀疑。

理查德·波斯纳曾著专书研究“公共知识分子”,书名《Public Intellectuals:A Study of Decline》,中文直译为《公共知识分子:衰落之研究》,大有唱衰“公共知识分子”之意。波斯纳眼中的公共知识分子,是这样的群体:“许多学者的著作超出本身的研究领域,换句话说,就是以一般大众为诉求对象。但其中有部分是心血来潮,例如克林顿弹劾案,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法学教授倾巢而出,针对本案高谈阔论。整体来看,这些言论的水准实在低得可以……公共知识分子族群发表的评论多半毫无意义,宣示出他们对案子本身的认知肤浅。”

我们身边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有此特性。他们虽然依托各自专业领域指点江山,但决不受自己专业领域的限囿,对于几乎所有社会热点话题,都热心添一把干柴,加一把光热,让火势更旺。于是举凡社会众生瞩目事件,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连上帝的橡皮擦都将他们擦抹不掉。有长篇大套的滔滔言论焉,有三言两语的微博放话焉,隔三岔五就见他们又发表公知高见矣。

平心而论,公共知识分子对于惩恶扬善、激浊扬清乃至引领大众、启发民智作用积极,贡献颇大,确实不可抹杀。波斯纳曾言:“所谓‘知识’,就广义的层面而言,功能包括阐释解读、指出同侪的错误、呼吁各界重视备受忽视的议题、鼓励民众思考等等。”有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一经他们道出,魑魅魍魉无可遁形,暴露于舆论之下,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事情没准就有了转机。公共知识分子在其中扮演着领袖群伦的角色,他们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是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社会一般民众,虽可聚蚊成雷,毕竟每一位发言鼓噪者都受到人微言轻规律的限制,难以振臂一呼,生鼓舞士气之效。仔细观察,我发现人类大概有期待或者推出领袖人物的天然倾向性,他们甘愿聚集在一些有领袖气质的人物的大旗之下,一起跳跃欢呼,充当拱卫之士,并且为那些领袖人物说出自己的心声而狂喜不已。

不过,公共知识分子也有他们的软肋,他们有些是愤愤不平的知识分子(或许只是知道分子而已),各种不满、失意养成他们的仇恨心理,他们从拥挤的网路上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博客和微博成为他们的发泄口,他们懂得迎合一部分民众的期待,用偏激的言论使他们的愤懑得以一泻千里,并赢取网民的认同和赞许,进而得到温暖。理查德·波斯纳揭秘公共知识分子,语带讽刺,称“知识水准并不是公共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特质。除了提供知识,公共知识分子的产品还具有两种功能:娱乐效果与创造认同感。”还有某些公知,在这个过程中虚飘起来,获得一种虚妄的优越感,竟公然声称要为民众普法,要给百姓启蒙,不想有时言语失当,反而被网民用言语痛扁,激起滔天的舆论讨伐,一天工夫就将其卑琐打回原形。

如今社会是名声社会,有了名气,人名就变成了名人,各种利益纷至沓来。知识分子扮演“公知”,在网上以一种偏激、出格言论博取眼球和欢呼也是一种成名捷径。波斯纳曾言:“最典型的公共知识分子就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他们的事业前途有足够的保障,收入优渥,衣食无虞……以学者的身份粉墨登场,不论结果是声誉鹊起或恶名昭彰,反正都是‘成名’的捷径。”波斯纳谈到“公知”之害,曾言:“公共知识分子经常抛头露面,凭着学术地位沽名钓誉;整个市场缺乏品质管控的机制,公共知识分子经常发表荒谬的言论,一般民众的知识有限,根本无法判断其所言真假,‘理念的市场’乱象丛生、毫无规范。至少从提升民众公共议题认知的角度来看,公共知识分子可谓信用破产的族群。”

我对于“公知”的怀疑,来自对于某些“公知”私德的了解,他们说的一套与做的一套凿枘不合,人格颇为分裂,不看他们的私下行为只听他们的公开言论,却是人格高尚、熠熠生辉也。此外,我发现一些公共事件中某些“公知”的表现十分耐人寻味,他们只有立场,没有是非,真相不是他们真正所关心的,倒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党同伐异的劲头倒是十足。他们没有包容异见的气度,要是一旦掌握权力,恐怕如孔子诛杀少正卯,让舆论与自己一律也。民主、自由、法治、人权不过是他们唇上的耐用消费品,鉴于他们的言论对社会进步的客观作用,他们的双重乃至多重人格也就没有必要深究了。

有人讥讽,公知乃“公公知识分子”之谓也。“公公”者,阉人也,暗指所谓“公知”缺乏血性,他们发表言论,虽然偏激,尽管出格(不如此不足引人注目也),但说什么道哪些,都是小心掌握着分寸,故并不敢真的承担起言责。这种称谓语涉恶毒,非某之所敢深知也。

(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著有《司法竞技主义》、《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证据法要义》等。座右铭:“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原标题:大家齐来扮“公知”)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公知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