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陈庆贵:到底是鲁迅过于深刻还是专家过于肤浅

2013年09月05日00:43|来源:红网|字号:

摘要: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教材中删除引发热议。阅读经典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即便是成人,阅读经典也未必能够一遍读懂。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9月4日《河南商报》)。

笔者注意到,删掉的课文中包括鲁迅先生的《风筝》。各类版本中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删掉鲁迅文章已是旧闻。然而,删就删吧,硬要说出些差强人意的道道,实在让人不爽。其实,到底删掉鲁迅文章基于何种动机,自始国人大抵就不太关注,反正“存在就是合理”。如果相关专家非要一口咬定删掉的理由,是因为先生文章“过于深刻”则难尽服人,至少我是不敢苟同的。

以删掉的鲁迅文章《风筝》说事,学生认为“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纯属正常,这是人趋易避难的本能。而某中学语文组长认为:“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我不禁请问,“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正是语文老师课堂上要做的事,是其“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容。如果太好掌握人人都能读懂,还需要老师授课讲解干什么?

某青年作家认为:“删除鲁迅的一些作品,我认为是正常的编辑思路。”其观点是,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其认为,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我想诘问的是,阅读文章难不成要与作者读者的年龄对号入座吗?须知,鲁迅文章是公认的且经过时间检验的大师经典,阅读经典难道也要加年龄限制吗?这位作家进一步一语道白:“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学以及课外活动。”“一定年龄进行一定的阅读。”我要提醒的是,阅读经典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即便是成人,阅读经典也未必能够一遍读懂。

以阅读《红楼梦》为例,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对摄影记者侯波说:“你要看5遍才有发言权。”1955年,毛泽东问谭启龙读过几遍《红楼梦》,谭说读过一遍,毛泽东说:“读过一遍没资格参加议论,你至少要读五遍。”1959年水静对毛泽东说读过三遍《红楼梦》,毛泽东说:“读三遍不够,至少要读五遍以上。”1973年,毛泽东接见许世友,问他看没看过《红楼梦》,许说看过,毛泽东说:“《红楼梦》要看5遍才有发言权,要坚持看五遍。”因为他多次提出至少要读五遍,很多人响应这一“号召”,使《红楼梦》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并走向大众化,评红、谈红形成群众化活动,促进了经典的传播辐射和影响扩大。

事实上,中小学课本选择鲁迅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非是在于国民性启蒙,在于养成国人思考习惯,在于倡导和示范未来作家的思想含量和责任担当。一个不争事实是,多年来,在“玩的就是心跳”、“痛并快乐着”、“娱乐至死”的全民娱乐思潮熏陶下,现下不少国人丧失思考习惯,不少作家作品缺失思想深度,鲁迅当年剖析痛击的“国民性”,有的非但阴魂不散,反而变异出新的变种。中小学教育应当做的,当然不是过度迎合娱乐思潮而游离思考思想边缘。由是,以思考、解剖、深度、启蒙为旨归的鲁迅式经典,非但不应减少,而是应当增加。至少,不能再让其瘦身缩水。

(责编:张婷)

分享到:

鲁迅,红楼梦,鲁迅文章,风筝,毛泽东,人教版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