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钱夙伟:亿元罚单能否遏制超标排污

2013年09月05日09:01|来源:北京晨报|字号:

摘要:法律应当是始终悬于头顶之上的“达斯克摩之剑”,愿亿元的“生态罚单”能够真正遏制企业的违法排污。

    原标题:亿元罚单能否遏制超标排污

  记者从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环保部门共开出渭河流域水污染“生态罚单”1.4亿元,渭河干流沿线的宝鸡、西安等多地受到了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生态处罚”。(新华社)

  不少企业不惜以危害环境和社会为代价恶意排污,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罚太轻。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必有排污冲动。无疑,国家规定的10万元上限,对于缺乏乃至丧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难以起到威慑的作用,利益驱使之下,更不惜钻法律规定的空子。

  面对水污染愈益严重的态势,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势在必行,如浙江省以地方立法,将上限规定为200万元,为有效遏制超标排污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现在,陕西省更是开出1.4亿的“生态罚单”。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违法成本太低,固然有环保法滞后的因素,然而执法不力,更是目前污染防治的一大软肋。

  比如,虽然国家规定的处罚上限只有10万元,但并不是罚款之后,就可以合法地排污。今天作出处罚以后,如果明天又被发现排污,明天仍将予以处罚。每天罚10万元,一年就是3650万,显然,无论有着多大产值规模的企业,如此核算达标排放成本,都不会选择违法排污。但是,现在的情况往往是处罚后环保执法人员一走,也意味着有相当长的时期进入了偷排的“安全期”,罚款成了排污的“许可证”。因此,正是环保部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执法,减弱了法律的威慑力。

  法律应当是始终悬于头顶之上的“达斯克摩之剑”,一旦违法,随时都将受到惩罚,每次都要付出代价,这把剑才有威慑力。显然,1.4亿的“生态罚单”,其效果令人期待,但如果执法环节不到位,仍然不足以解决违法成本太低的问题,也难以阻止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继续违法排污。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排污,超标排污 偷排 生态罚单 安全期 许可证 水污染 环保部门 地方立法 环保法 渭河流域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