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杨朝清:高中生为手机自杀的悲情与教育隐忧

2013年09月06日07:57|来源:中国青年网|字号:

摘要:只有消除教育隐患,将心理健康置放到一个重要位置,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类似的悲情才会减少。 

17岁的少女小黄,就读于广东深圳市龙华中学高三。9月4日,正是学校开学的第三天,小黄从外婆家楼顶上跳下,当场身亡。据悉,小黄在事发前曾对哥哥说要买一部价值5000多元的新手机,遭到哥哥的拒绝,当天她再度向哥哥要钱买手机,再次被拒后一气之下从楼顶上跳了下来,一个少女就此陨落。(9月5日《新快报》)

如花的生命,以决绝的方式告别了世界,令人扼腕叹息。更令人痛心的是,这起悲剧并不是发生在核心地带的利益冲突,而是源于鸡毛蒜皮的意气之争。一部高档手机,竟然成为自杀的导火索,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震惊之余,人们不禁会发问:当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高中生为何会选择自杀?

一百多年以前,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写出了彪炳史册的《自杀论》。他认为,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原有规范的约束骤然松弛,导致欲望的膨胀。当不切实际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经常遭受挫折和失望的打击,生活也丧失了目的和意义,悲观和消极情绪不断累积,从而出现自杀的倾向。从这个角度上说,生命之链的断裂,往往归咎于心理失衡。

孩子们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固然是受金钱崇拜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和家庭教育的激励机制有关。在商品经济时代,物质欲望的满足一方面成为家长向孩子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也成为家长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手段。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坚持适度原则,没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学习观,不可避免会对孩子们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自杀事件,确实是小概率的个案。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育方式的不足与缺失。正如《人民日报》所言,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过于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没有给予他们的精神世界发育、建设以足够的重视和帮助,才是最大败笔。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悲剧,人们的分歧在于如何防止悲剧的再次上演。当务之急,在于正视青少年自杀现象,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来破解。其一,要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关注;其二,要完善自杀危机干预举措,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风险控制;其三,要做好自杀事件后补救性心理危机的后干预,防止失范感染。

自杀这一极端行为,既是对生命的自我戕害,也会给家属们带来心理阴影,还会给社会运行带来损伤。只有消除教育隐患,将心理健康置放到一个重要位置,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支持,类似的悲情才会减少。 (杨朝清)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教育,自杀论,高中生,迪尔凯姆,教育方式,悲情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