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10日09:06|来源:光明日报|字号:
摘要:日前,一则成都女孩玲玲上大学遭父亲反对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这位父亲看似滴水不漏的“经济账”,可谓对中国大学的讽刺。 |
日前,一则成都女孩玲玲上大学遭父亲反对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虽然她已拿到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父亲却认为“读书无用”,宁愿出钱资助她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元学费打水漂”——“读4年书花费8万元,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元,来回16万元,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
这位父亲看似滴水不漏的“经济账”,可谓对中国大学的讽刺。更大的尴尬紧随其后,在某网站为此发起的网络投票中,有七成网友支持玲玲父亲。一时间,新“大学无用论”甚嚣尘上。
这个极端案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教育投资论”。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培养视作一种投资,将“上大学、读书、获取知识”与“找好工作、拿高工资、过舒坦日子”画上等号,计算投资回报的心理也就自然产生。毋庸置疑,过于短视的教育投资论值得批判。但读书的意义被功利化,需要反思的绝不只是过于“精明”的家长。
其实,玲玲爸爸的观点并非孤例。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全国共有300万高中生放弃高考,占毕业生总数的10%。其中,农村辍学率连年上升,部分地方甚至高达三成,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和就业难的矛盾成为辍学的重要原因;不少城市弃考生则出国留学,“用脚投票”逃离中国教育。报道中,玲玲爸爸的理由也很充分,“现在这种大学教育,只会培养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人,我在电视上看到,说大学生毕业后,连换电灯泡都不会,我就非常生气”。种种例证不难看出,“大学无用论”并非“知识无用论”,而是另有深意。
新“大学无用论”是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警醒。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曾如此阐释大学教育的应有之意——“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和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情趣”。反观现实,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让“游戏人生”成为不少大学生的生活常态。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不仅是回归教育本意,更是解决“大学无用论”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大学无用论”的抬头还折射了社会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求。“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时代里,大量农村学生通过高考跃龙门,知识成为改变命运最可靠的保障。但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拼爹”、拼人脉的潜规则正挑战着社会的公平底线,也让“教育”和“成功”之间的路径变得日益复杂。只有竭力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活跃的社会流动成为可能,才能彻底消除各种“读书无用论”滋生的土壤。
所幸,众声喧嚣中,孩子心中仍存有对教育的渴求,“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想破除“大学无用论”,除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环境的变革外,并无捷径。
(责编:张婷)
大学,教育,大学无用论,大学教育,教育,社会流动,毕业生总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