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黄冠:教师节为何总绕不开“送礼”话题

2013年09月11日10:1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字号:

摘要:教师节前夕,北京、上海、重庆等地9所中小学向全国教师发出倡议: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请客送礼等庸俗风气,鄙视并坚决杜绝索取学生或家长财物的行为。

教师节前夕,北京、上海、重庆等地9所中小学向全国教师发出倡议: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请客送礼等庸俗风气,鄙视并坚决杜绝索取学生或家长财物的行为。

毫无疑问,此举有引领社会风气的意味。网络上、电视上、报纸上,关于教师节与送礼,成了一个热问话题,讨论涉及家长的无奈、教师的“苦水”,甚至还有要取消教师节。

教师节的设立,本来与送礼毫无关系,而在于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其实,尊师重教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当下的教师节,学生、家长向老师送的内容,却有从送贺卡、送鲜花,发展到送电影票、送月饼、送购物卡的趋势。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尊师重教为何沦落到如此“斤斤计较”?

年年教师节,年年说送礼。这能怪媒体没有创意吗?其实,媒体的报道,只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无论报道多与少、好与坏,媒体都没有能力去直接解决任何问题。社会呈现的现象,媒体除了报道之外,实际上也时时处处地表现着“无力感”。

做家长的,年年为教师节送礼纠结。这能怪家长自作自受吗?中国经济发展了,然而“中国是人情社会”的说法,似乎离我们每个人并没有远去。怀着“抬手不打笑脸人”的想法,向老师送礼,目的很单纯,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点。礼物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过节,就想到送礼,这也无可厚非。

讨论教师节与送礼的话题,其实还有一个潜台词:在当前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当“择校费”屡禁不止、“异地高考”举步维艰、“培训班”如火如荼的时候,过节向老师送个礼,又算得了什么大事?当“请托之风”渗透各行各业、“特权做派”侵害公平正义、“中国式求人”无处不在的时候,过节向老师送个礼,又有什么大不了?

其实,作为教师,最渴望礼物是得到尊重,决非节日收到礼物多少。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几位令自己终生难忘的老师,曾经用无私的奉献,辛勤地传授知识、默默地播撒良善的种子。然而,许多人在毕业之后、在工作之后,很少想起自己的老师,关心老师的身体、收入和幸福。“被送礼”的老师,在观看着功利的表演,也在体会着人间冷暖。

在教师节,无论是现在的学生还是家长,无论是社会中坚还是草根平民,我们都需要怀着崇敬、怀着感恩、怀着真诚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我们的社会正在向“利好”的方向发展,所有困扰我们的难题,都有解决的时候。教师节与送礼的话题,总会有“过时”的那一天。(黄冠)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教师节,送礼,教师节,老师,家长,尊师重教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张曙光庭上认罪:我人品太差 做出的事情很恶心

宋美龄在美曾红杏出墙?蒋介石愤怒带兵捉奸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山西煤炭救市见效 煤老板携出逃资本返乡

房租上涨势头不减 北漂不堪压力逃离北京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