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张卫斌:彻查张曙光贿选院士巨资让谁害怕了?

2013年09月30日00:12|来源:红网|字号:

  据央视消息,对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以参评院士为名所贿的巨资究竟花在什么地方,司法机关正在进行调查。多位院士近日接受采访认为,需改革中国院士制度,将院士恢复为终身荣誉,而不再是“终身特权”,那么评选中的潜规则就能自动消除。院士们希望对张曙光贿选案一查到底。(9月29日《新京报》)

  据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法庭上供述,当年收受企业2300万元,是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张曙光的一席话,引发舆论哗然。中科院次日发声明称,张曾两次参评落选,未曾收到过与张“花钱参评”相关的投诉。然而,让公众感到疑惑的是,中科院说“未曾收到投诉”,能证明张曙光未曾花钱么?

  新京报记者有一个调查,张曙光的确曾为“组织科研成果”花费。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在接受调查时曾称,“2008年7、8月,张曙光找我去他办公室,当时他正在准备第二次申请院士,需要组织科研成果,让院士们了解他的成果,还要打点评审,需要一些费用。”

  不仅如此,两年多前,新京报记者还曾接到张曙光参评院士存在造假的举报,张曙光申报中科院院士材料中的部分个人专著,涉嫌由专家团队完成,涉及铁道部、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个单位30人,职务职称涉及副司长、副处长、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

  可见,中科院虽然未曾收到过与张“花钱参评”相关的投诉,但张曙光的确为参评院士进行了运作。庞大的专家团队不可能义务劳动,还有评审专家们也需要打点。虽然2009年张曙光参评院士再次落选,据接近中科院评审工作组的一位老干部透露,“最后投票阶段,张曙光只差一票”。如此说来,张曙光的工作还没做到家。

  张曙光敢于承认参评院士需要花钱,颇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味道。他的这番话,暴露了院士评审中的潜规则——参评院士不但要看学术成就,还要打点各路神仙。这也是院士评审屡受诟病的主要原因。“烟草院士”谢剑平的当选,引起控烟机构和公众的愤怒;2011年,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在院士增选中落选,引发各方关于院士评选黑幕的猜测;2012年,清华生科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落选院士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充满戏剧色彩的是,今年4月,施一公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饶毅和施一公是当事人,他们曾在《科学》杂志撰文,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经费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经费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

  院士评选到底有没有潜规则?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曾经透露,在2011年增选过程中,“发现个别候选人违反了纪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也曾透露,快到评院士的时候,一些院士候选人就以邀请开会等名义与拥有投票权的院士接触,好吃好喝好招待。

  张曙光的话是真是假,一时不好定性。但是,要搞清楚张曙光这番话的真假其实并不困难。张曙光既然已经交代了院士评审需要花钱,司法机关已经介入调查,2300万都花在了谁身上,答案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张曙光,院士制度,院士增选,院士候选人,贿选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遗产税将落地”引热议 3千万财产纳税超千万

惊曝!台“立法院 ”总机或遭监听(图)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