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南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奚旭初:"准暴力游戏"与"痞子文化"

2013年09月30日09:42|来源:东方网|字号:

  昨日,一女学生微博爆出多张多名女孩殴打同学、让同学下跪等照片,照片中多人均穿校服。除照片中所示的殴打,微博还透露向被打女孩的头发倒了可乐、牛奶。女生在微博中称,“今天很刺激”。(9月29日《南方都市报》)

  类似的场面,近年来屡有所见。这种被教育专家称为“准暴力游戏”的施暴事件频频出现,是一个危险的苗头。之所以称其为“准暴力游戏”,是因为它与暴力不完全一样,程度比较浅,而且施暴者与被施暴者并无什么深仇大恨,甚至不想把对方怎样,只是想通过折磨对方,控制对方、整蛊对方的过程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的甚至还把过程拍下来,发到网上四处炫耀自己的“能耐”。

  在施虐事件中,被殴打的孩子自然是身心俱受伤害,这不堪回首的一幕可能会在他们心头留下终生难消的阴影。然而同样令人揪心的是那些寻衅打人的孩子——当他们伤害同学的时候,还得意洋洋,以此为“酷”,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又何尚不是受害者。他们将施暴下意识地当成了表演并自我欣赏,从弱者的痛苦中享受施暴所带来的快感。这样的“游戏”与吸毒一样,会使施暴者身不由己地沉溺其中,形成心理上的亢奋和依赖。随着时日迁延,施暴者就会无法自拔,在愈演愈烈的“游戏”中,“暴力”必然步步升级。

  世上事皆有缘由,“准暴力”变成“游戏”亦是如此。近年来,在我们周围游荡着一种“痞子文化”,网络中的暴力信息不断渗透,“用拳头说话”成了处理问题的一种潜规则,弱肉强食要比狠,善良反而成了窝囊废。青少年被暴力信息不断侵蚀,在“兽性”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思想会渐渐跟道德和法律脱节,在现实中会下意识地套用“兽性”来待人接物。“准暴力游戏”正是“兽性”侵蚀“人性”的必然反映。

  “准暴力游戏”在未成年人中频频发生,已是险象环生,然而我们的教育管理却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从学校、家庭到社会,都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当未成年人在“准暴力游戏”越陷越深,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毁掉自己又伤害社会的“定时炸弹”。这几年,大学校园凶杀案也时有所闻,频频挑战着大众的心理底线。舆论责问,为什么血腥气淹没了书卷气?事实上,一些大学生的“暴力崇拜”并不是进了大学才滋生的;其来龙去脉可以追溯到中小学阶段。如果我们不能使孩子“去暴力化”,将来的“埋单”是难以承受之重。

(责编:张婷)

分享到:

暴力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男子手机信号消失半天 期间工资卡被划走10万

揭秘:台14名青年“0元游大陆”(图)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京冀交界高山被盗采者挖空 两地均称不管

上官婉儿墓考古再透细节 三大谜团逼近历史真相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招商|县域|环保|创投|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