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郭元鹏:薪酬上涨我们不要“数字时代”

2013年10月12日08:37|来源:海外网|字号:

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五年来,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由2007年的24721元增加到2011年的41799元,增长了69.1%。该报告的结论是:城镇职工5年涨薪近7成。

“今年X项收入是X元,是10年前的10倍”,这样的句式结构,在20多年前的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作为一名媒体记者,我也写过很多这样的报道。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数据有没有可比性,能不能比,比较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很是困惑,源于当时的新闻报道多是采用这种对比方式,更源于这样的对比数据都是来源于统计部门,我也就信手拈来了,不过始终没有打破心中的疑惑,也拉直不了心中的问号。

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近些年来这等脑残式的对比报道,基本上看不到了。但是,这种对比数据并没有绝迹,在统计部门的数据里,在文献资料了,依然可以看到此类对比的“倩影”。这种对比不仅仅不科学,而且有点耍流氓。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虽然例子久远,却可以一针见血的看透本质。

我家生活在农村,上小学时我们当地喜欢吃一种水产品,用时髦语言来说,那可是纯天然的,这种水产品就是泥鳅。当时泥鳅价格五毛钱一斤,吃不起其他肉类只有用这东西解馋了,我们家一般一顿饭会买10斤,正好五块钱。这五块钱也就是贫寒的农村百姓一日的收入。谁家也不会天天吃,自然是吃得起的。对于收入高些的城市家庭更不在话下。而到了现在这种泥鳅卖到了30元一斤,是原来的60倍,一顿饭再炖上10斤的话,绝对是奢侈。

1996年,我参加工作了。当时报社附近有一家冷面馆,这种冷面在我们当地就是名吃,3毛钱一碗,到现在这碗冷面已经变成了6元。原来每天喝一碗冷面喝一个月的话,就是9块钱,现在这9块钱才能买一碗半冷面。

社会在发展,工资在增加,我们的生活也的确是在改善,在一天天变好。这些我们都有感受。但是,我们幸福与不幸福,我们增收与没增收,我们涨薪与没涨薪,自己心里是有数的。我们不会抹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会抹杀经济发展的成果,更不会一边吃肉一边骂娘。有关部门就不要劳什子帮我们测算涨薪率和涨薪速度。今年的钱和5年前的钱不能这样对比,因为没有可比性。你要是和50年前比,和100年前比不是很可笑吗?

我们正在实施5年收入倍增计划,但愿到时候有关部门别用如此脑残的方式给我们算收入账。

看数字不如看生活,薪酬上涨我们不要“数字时代”。

(责编:牛宁)

分享到:

薪酬,数字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上海裸拍门”疑似当事人:为挑战传统观念

李敖解密蒋家为何后继无人:蒋三世扶不起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卫生局回应摊派精神病指标:已低于上面标准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