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周寿鸿:围着药价打转,医药改革是否开错药方?

2013年10月15日08:09|来源:海外网|字号: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又在酝酿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这将是近15年来第31次药品降价,而国家推行药品集中采购也已有13个年头。虽然政府力图控制医药市场的价格虚高,但是,社会各界对“看病难看病贵”的不满并未缓解。医药改革“吃力不讨好”,步履已显疲态。

  13日在第二届中药战略大品种培育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政府既要管选择什么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还要管医院对药品的使用。在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博弈中,政府力不从心,办法不多,“现在医药体制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监管者管得太多。”(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

  医药体制目前的问题,到底是政府监管者管得太多,还是因为改革误入歧途?今后的改革路径,是放手少管还是重新设计?这是我们应当认真面对的课题。

  碰壁之后,我们要问一问:药价问题之所以久治不愈,是不是我们开错改革药方了?医药改革的方向和关键,可能还是要从医保改革上突破。而医药价格的监管和改革,主要扮演的是配合和辅助角色。

  15年来一轮轮药品降价,药价仍旧虚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归根结蒂,药品价格并非由国家发改委所能决定,发改委只负责发布文件,真正的价格决定权在于医院。作为药业市场的需求终端,医院一旦认为影响自身的利益,或者无利可图,很简单的应对之招就是婉拒使用降价药品。行政干预下的药品降价,遭遇了采购终端的软对抗,只能是干瞪眼没办法。

  医院的阳奉阴违,也有其现实原因,根子还出在医疗卫生体制上。传统的公费医疗体制打破后,政府给予医院的资金扶持越来越少,医院只有靠创收才能发展。而医院的创收来源,一半靠医疗,一半靠药品加价。新医改方案试图杜绝“以药养医”,想法是好的,但如果还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零差价等方面打主意,而不能在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上创新机制,医药改革只能在原地打转。

  更何况,在医药的流通链条上,还有制药商、批发商、经销商等利益主体,每一个环节都要分一杯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实践证明此路并不通畅,反而是加剧了流通环节的矛盾,带来的结果是,药价降了,药品也不见了。老百姓不满意,各个利益主体也有意见。

  在第二届中药战略大品种培育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郭剑英透露了药品价格改革的思路,从最高限价控制、价格管理和研究新政代替以前评审方法三个方面“简政放权”。说句老实话,我看不出会取得多少突破性的进展。改来改去,可能“剪不断理还乱”,最终还是围着药品降价打转转,跳不出医药体制改革的误区。

  我以为,发改委应当做的,不是反思管得太多,而是要探讨管的方向和“开刀”的突破口。改革出现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此路不通,就必须换一条新路。医药体制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最终还在于医保制度的完善上。

  这是一种“倒逼改革法”。我们并不奢望全国推行免费医疗,但不断推进新医改,加快扩大全民医保的覆盖面,提升其内在质量,进一步完善全社会的救助机制,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当前,我国的医保体制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农村新农合三项医保的脱节有必要贯通,医保的内涵和品质还待提升。只有高质量的医保,才能提高百姓的看病支付能力;支付能力的提升,会带动高品质的医疗需求,并相应带动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构建起科学、健康的“以医养医“机制,将打破长年难治的“以药养医”怪圈,推动医药价格改革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周寿鸿/文

(责编:牛宁)

分享到:

药品加价 医药体制 医药价格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云南被官员强奸幼女常做噩梦 醒来一直哭

民国火车车厢分等级 郭沫若坐不起头等车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中国42%成年人财富超1万美元 超全球均值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