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赵建国:廉洁从政的审美追求

2013年10月15日07:32|来源:求是理论网|字号:

  廉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审美是人的内在本能追求。以审美的视角观照廉洁从政,以审美的理想烛照廉洁从政,以审美的内涵丰富廉洁从政,以审美的实践伴随廉洁从政,有助于我们对廉洁从政的理解把握和身体力行。本文以“清”为廉政从政的审美范畴,从美学角度先后对廉洁从政审美理想存在的必要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实践的阶段性进行了论述,丰富了新时期下廉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对美的追求,存在于自然,存在于艺术,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如果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马克思语),那么廉洁政治则无疑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助推剂和守护神。面对实现中国梦的新目标,以审美的视角观照廉洁从政,以审美的理想烛照廉洁从政,以审美的内涵丰富廉洁从政,以审美的实践伴随廉洁从政,无疑更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把握和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不仅是从政者的自身需求,打造为民务实政府的必然要求,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审美追求。

  一、廉洁从政审美理想的缺失

  爱美恶丑是人之常情。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公务人员,严守党纪国法,自觉运用社会规律,能动地管理社会、改造社会、建设社会。这种将个人廉洁和公共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形象鲜明,行为朴实感人,往往给人以精神愉悦的审美感受。

  然而,新形势下一些官员却美丑不分,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上越行越远:有的以私为美,公私不分,利欲熏心,巧取豪夺;有的以权为美,官羡大,权求多,该管不管,不该管乱管;有的以奢为美,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有的以迷信为美,拜大师,迷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有的以形式为美,贪大求全,急功近利,造政绩盆景,搞面子工程;还有的以享受为美,吃喝玩乐,生活腐化……崇私、尚权、喜奢、好繁的种种丑态,不仅践踏公众的审美底线,引导社会审美趣味的下滑,更滋生了贪腐行为,对廉洁从政贻害无穷。

  究其因,与其审美内心的堕落不无关系,庸俗鄙陋的审美眼光往往折射出内心的阴暗和龌龊。审美理想的缺失,审美作用的忽视,审美教育的缺位,也直接导致审美水准的低下。“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满、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种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蔡元培认为,如果能“因势而利导之,小之可以怡情悦志,进德修身,大之可以治国平天下。”的确,一个能感受美、品鉴美、创造美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加充实,一个善于审美的公务人员也往往更能协调内心的平衡,将道德准则贯穿公务始终。美比制度和监督更具有感召力,美育比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审美追求更能引导从政者自觉拒腐、主动行廉,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审美应当成为从政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进一步说,美之为美的关键所在,不是个人的物质享受,也不是外在光鲜徒有其表,而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之为人以及如何为人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如何实现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如何改变和提高人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之类的根本性、终极性的问题。”((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批判》p9))从这个角度出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实现中国梦,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是廉洁从政审美理想的终极目标。

  廉洁从政之美是一种社会美,体现在从政者身上,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心灵美和行为美,展示在政府工作上,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美,延伸到社会方面,是社会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和谐美。廉政之美在于“清”。追求审美理想,提升审美水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从政者应当把“清”摆在心间。

  二、廉洁从政审美理想的内涵

  “清”,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廉洁从政中的审美追求中,不只是精神状态上的清雅,生活方式上的清淡,而是综合目标清一、主体清洁、事务清简、方式清新等主要内容的社会清平。

  在忧患与灾难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对“清平”充满向往。无论是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法家的“以法治国”,也无论是汉代“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虽然时代不同,主张各异,实践有别,但目标无一不指向国家太平、民族振兴、政治修明、社会安定、百姓安乐。中国梦是清平理想的延续和期盼。在全力保障寻梦、追梦、圆梦的征途中,廉洁从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审美内涵。

  在从政目标上,表现为清而不杂的清一美。老子说,“天得一以清。”“一”,既是路径,也是目标。古人将守清一作为实现天下大治和个人成就的重要途径,唐人元结直接指出,“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无刑”,意思说只有至治之君才会心灵清净纯一,目标专注如一,才不会受惑乱政。清一之美是一种专注,把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围绕这个唯一目标,公务人员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民用权,不动摇,不分神,不自得,才能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成就自己的人生大美。

  在从政主体上,表现为清而不污的清洁美。“凡洁曰清,凡人之洁亦曰清。”(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清洁用在人身上,首先是清清白白,“清洁於货,谓不贪污财货也”(陈奇猷《韩非子集释》)。清洁之美,美在不含杂质,纯净无尘,也美在清除尘垢,使之洁净,“清洁江湖之盗贼”(《汉书·王莽传下》),还需要清洁心中之盗贼。白袍一旦染尘,不洗不除,听之任之,只会转污成垢。一些公务人员之所以身陷囹圄,并非起初志不高心不正,而是后来公心丧失,私念滋生,私欲放纵。“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要使从政者保持清洁干净,除了不断提升自身廉洁意识外,更要利用制度约束、组织监督甚至法纪惩处等手段,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到底。

  在从政事务上,表现为清而不繁的清简美。大道至简,清简往往深得民心。“萧规曹随”是对曹参为相三年清净无为而无不为的最大褒奖,《陈书·王励传》中记载“励为政清简,吏民便安之”,宋人范仲淹称王洙“清简和恕,吏民乐康”,都是有力的说明。清简之美,不仅美在删繁去芜,不折腾、不复杂、不扰民上,更美在减少了损公肥私的可能,填补了假公济私的漏洞,从政效率更快,效果更好。反观一些官员为了一己私利,不是后任前任接力跑,而是你向来我往西;不是分权有序衔接无缝,而是有权不放有利先尝;不是程序明了一次清,而是变复杂变模糊,使人云天雾里,这样的政务行为只会令人倒胃。

  在从政方式上,表现为清而不俗的清新美。俗是“四风”滋生的温床。低俗、恶俗、鄙俗、庸俗、粗俗盛行,往往是假风俗、习俗、通俗、民俗之名,行贪腐之实。弃俗趋清在于新。清新之美皆因得于自然,状态天然,不娇柔做作。汉代贾谊曾指出,“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在追求中国梦的征程中,从政者既不能做贪赃枉法的污吏,也不能当碌碌无为的俗吏,应当像水一样深掘井、勤流动、多换水,保持清新气息,饱含为民真情,在读书学习中找思路,在调查研究中找出路,在群众实践中找新路。

  三、廉洁从政审美理想的实现

  以“清”为美的廉政审美内涵,是实现中国梦审美理想的具体展示,也是全社会对共产党保持纯洁性引领先进性的真切期盼。实现廉洁从政审美理想,确保中国梦这棵参天大树根正枝挺,花红果硕,需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与政治清明三措并举。

  干部清正是基础。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根之茂者其实遂”(唐代韩愈语),心术端正才能身修,品行端正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清正是干部廉洁从政的人格魅力,也是打造清廉政府、营造清明政治的关键所在。养清白正直之心,做清白正直之人,首先要读书。读书不只用来吸收养分、借鉴经验、提高能力、休闲消遣,更应当明理,明哲理、明情理、明道理、明法理,以提升境界养浩然正气,使阿谀奉承不近其耳,魍魉鬼魅难近其身,真正使清正之气流淌在自己的血液之中,在诱惑面前严守党纪政纪红线、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控制个人欲望底线。其次在尽责。“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投身一项崇高的事业,可以使自己变得崇高起来。”(《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P5)实现中国梦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全身心投入这项崇高的事业,砥砺自我,对乱用权、造假绩、捞虚名、徇私情弃如敝屣,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也才能得到自我认同和外在肯定,才能实现与事业共同前行。再次在亲人。一方面要亲近群众,另一方面要将群众当作亲人。权力源于人民,也是人民所赋,只有深入群众中间,真正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真正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有清醒认识,才能在用权谋利上摆正位置,不偏不倚。

  政府清廉是关键。清廉既是政府为民务实的名片,也是政务为民务实的实质,是形象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作为干部清正的集中反映,政府清廉也是实现政治清明的有力保障。实现政府清廉,需要政府各级部门“广”“兼”大多数人的利益,无论是对待自身还是对待领导干部、公务人员,都要做到像育树一样端其形,督其行,修其枝。一要严明制度。建立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和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问责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二要严格监督。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加强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让权力展示在阳光下,运作在玻璃间,让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与人民民主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压缩腐败空间;三要严肃惩处。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的问题,不回避、不姑息、不手软,剔除害群之马,保证队伍纯洁。

  政治清明是保障。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廉洁政治的实现,需要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其中,人民群众是关键。群众的认可是评判政治廉洁的唯一标准。因此,廉政审美的完成,既要调动审美兴趣,加强宣传教育,挖掘廉政典型,想方设法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使清白做人清楚做事得到普遍认可,使廉政之美得到欣赏,并及时反馈,促使公务人员走上知廉求廉行廉的良性循环轨道。也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将艺术手段与廉政内涵紧密结合,积极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激发全社会正能量,培育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使清正的党风政风与清淳的社风民风相互激荡,相互影响,进而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提高全社会对廉政审美的参与度,真正让爱廉崇廉守廉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让腐败亚文化无立足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开展文化建设,引导群众审美,实现审美追求,是一个从上到下体系化构建、全员化参与、统筹化推进、螺旋化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的过程。唯有持之以恒,方能久久为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来源:求是理论网)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廉洁政治,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廉政文化,守廉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热图>

最新热点>

陕西9企业“斗气”中石油:你涨价我就停产

央视曝光42集团军对台作战地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热点推荐>

昆明“飙车党”开豪车飙车肇事 司机惨死现场

崂山逃票地图太坑人 走野路三大学生跳崖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