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15日16:32|来源:中新网|字号:
中新网10月15日电 美国《侨报》15日刊载社论指出,当前,中国正对科研“恶性问题”集中声讨,一些科研项目沦为“圈钱项目”,科研经费“挤占挪用”,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除了强化监管,有识之士也呼吁,国家还应改革科研人员薪酬制度,取消五花八门的补贴,增加科研经费中用于激励人才的比重,让科研人员的价值得到明明白白的体现。
文章摘编如下:
眼下中国正忙于对科研“恶性问题”的集中声讨,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恶性问题”主要表现为科研项目沦为圈钱项目,科研经费挤占挪用严重,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这些沉疴已在中国的学术领域潜行多年,备受诟病。
数日前的科技创新发布会上,科技部长万钢对科研腐败现状连抛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
部长的愤怒之外,更有翔实数据的支撑。新华社梳理近年上百份审计报告后发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通过套、骗、吞、贪、造假等手段“黑”科研经费,用于小团体福利、请客吃饭、考察旅游、买车买房……人们无奈地调侃“科研经费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
一边目睹着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医学奖(生理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再次被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以色列等西方国家学者“垄断”,一边遭受着科研黑洞的冲击,每位海内外华侨华人都是同样的“愤怒”、“痛心”与“错愕”。
我们在批判个体之罪的同时,更需反思。不是只有几个人兴风作浪,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杜绝立项黑幕、堵上经费挪用的漏洞,唯有把监管之网织得更密实,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管。
为此,万钢决心要尽快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和经费巡视制度,并强调要增加透明度,“让同行业、相关企业看看”,让潜规则无处隐藏,让钱花在刀刃上。
除了强化监管,在东西方国家都有过科研经历的有识之士也呼吁,国家还应改革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取消五花八门的补贴,增加科研经费中用于激励人才的比重,让科研人员的价值得到明明白白的体现,减少导致人心失衡、人性扭曲的外在因素。
(责编:牛宁)
科研经费 科研人员 科研项目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