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01日08:48|来源:海外网|字号:
但很快进展顺利的东风22便告下马,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七五”计划期间,“以常规武器为主,适当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方针意味着重心的倾斜及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精简。而更适合机动的固体导弹则被挑中。其二,我国自行研制的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1985年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终止东风22导弹的研制工作。次年,在经过联合论证组论证后,“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方案得到认同。其后,航天工业部正式开始东风31(DF-31)研制工作。
东风31有13项关键技术,包括:全弹总体技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小型化弹头技术、复合材料与结构技术、弹上电子设备小型化技术、高精度惯导技术、快速机动发射技术、突防技术、制导控制系统误差分离技术、新一代试验遥测技术等。对于初次尝试开发固体战略导弹的我国而言,无疑是难题林立,诸如固体燃料发动机,推进剂合成,弹锥复合材料制造,大型特种拖车制造等均属严峻挑战。
与东风5有所不同,东风31采用的是小型化弹头,因而整流罩非常尖锐,再入大气层之后气动加热效果明显。东风5使用碳/石英烧蚀材料即可满足需要,但东风31的弹头再入段防热问题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直到东华大学潘鼎教授的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研制成功才攻克了这一难关。在2004年关于潘鼎教授的报道中,很明确地提到了“潘教授近十年来潜心研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级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成果已经被应用于我国首位杀手锏武器——XX-31,并在高新工程的后续型号的应用中获得成功,解决了国家急需,使我国成为能够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世界第三大国”。最终,东风31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
同样是关于东华大学的报道曾经提到:“2002年11月22日采用该校产品的最新一代洲际导弹高新工程主项内容DF-31甲已首次发射成功。”这就等于告知了东风31甲的首射时间。总体而言,东风31甲的研制过程比较顺利。尽管由于某系统设计上的一个小缺陷导致首次飞行试验失败,但随后的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2006年9月5日,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东风31洲际导弹从五寨发射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试验成功的消息,并指出中国方面提前通知了俄方。这里实际上测试的对象就是东风31甲。试验成功后,东风31甲定型装备部队。至此,我国新一代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真正形成了可靠的战斗力。
东风31甲的改进不仅局限于复合材料壳体的替换。东风31基本型号采用的是我国第二代固体推进技术,例如玻璃纤维壳体、HTPB推进剂、三维药型、碳-碳喉衬、柔性全轴摆动喷管等。而第三代技术新高能推进剂,石墨环氧纤维壳体,可抛式延伸喷管等在东风31甲的研制期间均取得进展,部分可能已经转为实用成果。
第四名:俄罗斯SS-18“撒旦”陆基洲际弹道导弹。SS-18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撒旦”)是两级液体燃料惯性制导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从1979年开始装备苏联部队执行作战任务。SS-18导弹由于其大当量、高精度和分导式多弹头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被认为是第一次打击武器。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最大的导弹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俄罗斯的SS-18。该型导弹无论外形尺寸还是威力,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难怪它在冷战时期一问世,北约就将其称作“撒旦”(恶魔),从中我们不难听出“畏而敬之”之意。该导弹自服役以来几乎一直默默无闻,进入新世纪后,开始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先是俄战略火箭兵司令索罗夫佐夫在2002年8月突然宣布将SS-18服役期延长到2014年,不久俄在2004年12月又恢复了中断16年的SS-18试射,此后俄在削减该导弹的同时又不断重新部署和试射SS-18。这些举动使人们不禁疑惑,行将就木的“恶魔”为何总是僵而不死?
![]() | ![]() |
(责编:宋胜男)
洲际导弹 1986年 机动弹头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