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20日08:58|来源:海外网|字号:
美军舰艇的运用。主要以各种舰炮轰击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海岸浅近纵深内的目标和封锁海岸,并以各种舰艇进行海上袭扰活动。航空母舰停泊于朝鲜东西海域,供舰载机作战起降。地面部队遭到攻击,海军舰船可从海上接应撤退,最典型的就是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美第十军指挥的部队遭到歼灭性打击或重创后,美军出动近300艘舰船从海上接应撤退。
美军坦克和火炮的运用。美军坦克、火炮广泛使用于地面部队作战,一般是按其部队编成分在各步兵师中支援步兵作战,并且每战均有空军支援,以充分发挥其火力优势。
美军坦克一般以营、连为单位,分散配属步兵作战。在对志愿军1个连至1个团防守的阵地发动攻击时,多数情况下,使用坦克10余辆至50余辆配合其步兵作战,少数情况下,也曾以陆军师为单位集中坦克100余辆至200余辆配合步兵作战。如1951年3月30日,美第二十五师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1个营防守的抱川以北加郎山阵地发动攻击时,即集中坦克200余辆、大炮100余门、飞机90余架次,配合两个步兵团的攻击。
美军视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因此在作战中,其坦克横冲直撞,极为疯狂,并且几乎每战必有坦克。进攻时,以坦克参加火力准备,逼近志愿军阵地摧毁工事,待步兵发动冲击时,则以坦克(或搭载步兵)从侧翼向志愿军实施浅近纵深的战术包围,和在正面掩护步兵冲击;追击时,以坦克、炮兵和摩托化步兵组成混合先遣支队,沿公路山谷、河床等快速向志愿军侧后突击;防御时,以坦克布于其前沿和主阵地之间,形成活动碉堡,支援前沿步兵杀伤志愿军攻击部队;被围时,以坦克组成环形防御圈,保障其步兵的安全,使志愿军围攻部队难以靠近,等待外围增援;突围时,以坦克和炮兵火力开路;撤退时,以坦克断后,掩护步兵撤退。此外,还广泛使用坦克进行战役、战术侦察。在运动战阶段,美军地面部队作战,其坦克是最为活跃的。
美军空军、炮兵、坦克作战协同密切,对志愿军和人民军1个连到1个团防守阵地的攻击,往往使用飞机数架至数十架,大口径火炮十余门至百余门,坦克数辆至百余辆进行毁灭性轰击,即所谓“火海战术”,有时一天即行7~10次火力突击,发射、投掷各种炮弹(含坦克炮弹)、炸弹数百发(枚)乃至上万发(枚)。1951年1月26日,美军攻击志愿军第五十军第四五○团1个连防守的阵地,即出动飞机42架次、大口径火炮20余门、坦克和装甲车数十辆,对该连1个排阵地即攻击10余次,发射炮弹1000余发;3月初,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防守的5000平方米阵地内,1小时即落各种炮弹1.5万余发,该军第三三五团一营防守的580高地仅400平方米地区,4天内落各种炮弹2万发,凝固汽油弹数十枚。3月30日,美第二十五师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第二三○团一营防守的加郎山阵地攻击,出动飞机90余架次、大炮100余门、坦克200余辆,攻击一天。6月3日,美军集中200余门重炮攻击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纵深道口和炮兵阵地。1952年10月14日到11月下旬发动的“金化攻势”,向志愿军上甘岭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发射炮弹190余万发,其中最多的一天就发射30万发。
此外,其地面部队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水平高,实施作战机动快。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东线县里地区作战时,美军为堵住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的战役缺口,急调在西线汉城东南京安里地区的预备队美第3师东进,仅用10余个小时,即东进85~120余公里,到达上述地区。
美军现代化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运用,虽也受到一定限制,如其飞机的出动即受不利天候和夜间的限制,其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受道路和地形的限制。但其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给劣势装备的志愿军作战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给志愿军作战造成了哪些困难
抗美援朝战争是劣势装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作战。虽然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的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特有的政治优势,激发广大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同美军斗智斗勇,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由于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尤其没有制空权,造成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一、在作战全局上造成的困难
(一)限制了志愿军昼间行动自由
由于美军具有强大的空中优势,掌握着整个战场的制空权,而志愿军没有空军支援作战,又严重缺少对空作战武器,特别是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对空作战部队只有1个高炮团,共36门高炮,各步兵每军也只有十几挺高射机枪。到第五次战役高炮最多时,志愿军也不过编有中、小高炮800门左右,因此,美国空军活动肆无忌惮,不但攻击固定目标,而且攻击活动目标;不但攻击运输车队和运动的部队,甚至单个车辆和行人也成为其攻击的目标,曾出现其飞机因追逐攻击目标,飞行高度过低撞山或撞上高压电线而炸毁的情况。因此志愿军昼间行动受到严重限制,除在同“联合国军”部队作战形成胶着状态,美军飞机无法施展其威力的情况下可进行昼间作战外,部队运动、作战和运输活动均在夜间或不利于飞机活动的气象恶劣的昼间进行。这样,极大地限制了作战能力的充分发挥,作战只能夜攻昼防,昼间难以调动纵深部队发展战果,许多时候坐失战机。虽然后来逐渐增加了高炮部队,1951年9月志愿军空军也出动作战,打击了美军飞机的疯狂气焰,但只在清川江以北地区掌握了局部时间的制空权。因此,整个战争期间志愿军的昼间行动一直受美国空军制约。如何在昼间没有行动自由的情况下争取主动,并争取昼间作战,一直是困扰作战指导的重大问题。
(二)造成防空的压力
对于志愿军来说,整个战场不分前方和后方,不分昼间和夜间,都必须时刻注意防空袭问题,不但人员、车辆在昼间需要疏散隐蔽和严密伪装,而且医院、仓库和临时物资存放点也都必须严格隐蔽或伪装,夜间必须严格火光、灯光管制,否则稍一疏忽,就会遭到不必要损失。战争期间,志愿军各军和炮兵部队、后勤部队都有遭受空袭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仅半个月时间,即遭美军空袭伤亡数百人,损失大小汽车330余辆、火车皮30节、各种炮7门、汽油99桶,遭空袭的单位包括志愿军直属队,第39军和第42军指挥所,第112、第114、第126师指挥所,后勤第1分部等。其中,尤以第112师指挥所11月5日拂晓遭受空袭损失最为严重,牺牲团级干部4人、营级干部10人、连级干部18人、排级干部36人、战士129人,伤75人,共计伤亡272人,另毁汽车4辆、电台和总机各1部。11月25日,志愿军司令部遭空袭,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牺牲。12月12日至14日,仅两天时间,前方作战部队、汽车第四、第九团和后勤第二分部即被炸毁汽车101辆。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遭受空袭的师、团两级指挥所有8个,其中被炸伤师长、师政委、师副政委、师参谋长和主任各1人。志愿军在战场上牺牲的师以上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遭美军空袭牺牲的,1952年5月15日,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师部遭空袭就牺牲了师长和参谋长两名师领导;1953年6月26日,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第十九团团部遭空袭,牺牲团长、团政委、团副政委、团参谋长、团副参谋长、师组织科长、师后勤处长和政委等8名团职领导。志愿军全部行动均在美军飞机炸扰的威胁下进行,影响了整个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如何有效地解决防空问题,成了能否生存,能否坚持作战的第一要务。
(三)给作战物资运输补给造成严重困难
志愿军作战物资补给,几乎全部从中国境内运输。运输手段落后,没有海上和空中运输工具,只靠陆路运输,主要是靠火车和汽车。运力有限,特别是运输汽车数量严重不足,中国不能制造,全靠从苏联购买,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后勤部门全部运输汽车共约700辆,到第五次战役时也只有3000余辆,阵地战时期有了明显增加。而美军1个步兵师即有专门物资运输车(含武器弹药车和各种军用货车)910余辆,另有1100余辆卡车。更为严重的是,志愿军作战物资的运输是在美国空军严密轰炸封锁下进行,铁路、公路运输车辆只能在夜间闭灯行驶,并且道路和车辆遭美国空军严重破坏。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汽车损失率,初期几乎达到50%,到1951年第二季度为22%。作战物资在向前线运输过程中,约有30%~40%因美空军轰炸而损失。这就造成了志愿军运输效率低下,国内物资堆积如山,而前运量则远远达不到作战需要,粮食供应在前三次战役只能保证25%,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只能保证50%,弹药只能做到重点补给,而作战中跟进保障更加困难。因此,往往影响了作战的决心和胜利。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美军集中参加朝鲜战争空军和海军80%的飞机实施以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目标的“绞杀战”,其中1951年9月至12月,平壤以北“三角地区”铁路4个月内80%的时间未能通车。9、10两月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已发生粮荒,二线部队只能靠野菜充饥。
(四)威胁侧后安全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地幅狭长,美军具有强大的海、空军优势,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的朝鲜东西海岸均在其海、空军控制之下。美军有过仁川登陆进攻的先例,并且经常进行登陆作战演习和袭扰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海岸,因此,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正面战线作战时,必须顾及到侧后的安全,部署部队防止美军海、陆、空军联合的侧后登陆进攻。作战不能打得太远,越远海岸线越长,受到的威胁越大。这是作战指导上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到三八线及以南后更为突出。直到1953年春完成反登陆作战准备,正面战线和侧后海岸均建成了坚固防御阵地体系,才解除了这个后顾之忧。
![]() | ![]() |
(责编:牛宁)
大口径火炮 第三次战役 野战工事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