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20日08:58|来源:海外网|字号:
(五)造成部队减员比例增大,影响作战力量的保持
由于美军作战具有巨大火力优势,所以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同以往解放军在国内作战相比,减员比例明显增大。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同国民党军作战,双方作战减员总对比为1∶5.3,就是在解放军作战最困难的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双方的作战减员对比尚为1∶3.13。在抗美援朝战争整个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减员18.9万余人,毙伤俘“联合国军”方面23.3万余人,双方作战减员对比为1∶1.23。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作战减员36.6万余人,歼敌71.8万余人,双方作战减员对比为1∶1.96。据统计,志愿军和人民军作战伤亡,70%~80%为美军火炮所致,7%~8%为美军飞机所致。部队作战减员大,补充赶不上消耗,因而影响战斗力量的保持,影响坚持长期作战,这种情况在运动战阶段第四次战役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所以中央军委采取轮番作战方针解决这个问题。
(六)战争空前残酷,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美军依靠现代化武器装备,进行立体战争,给志愿军造成多方面的巨大威胁。而志愿军依靠劣势武器装备,难以对付美军飞机的肆无忌惮和坦克的横冲直撞;粮食弹药供给往往接济不上。在运动战阶段战局变化急速,攻防转换频繁,战役没有间隙,或间隙很短,人员物资损失大,人员体力消耗大。因此,这场战争对于志愿军来说是空前残酷的,作战行动是空前艰难的,物质生活是极为艰苦的。这是参加志愿军部队以往在国内作战时,从来未遇到过的。这就对志愿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志愿军进攻作战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志愿军进行的五次战役主要是进攻作战,包括第一次战役的西线作战、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的东线作战和第五次战役前两阶段作战。虽然志愿军取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但是,美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给劣势装备的志愿军进攻作战带来了严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易达成战役包围
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实施战役包围多数是成功的。但当第三次战役后,双方形成了连贯的战线,志愿军实施战役包围必先实施突破。由于装备差,突破火力弱,有时突破不够顺利,待突破后,敌军主力已跑掉,有时虽突破较顺利,迂回部队徒步赶到迂回终点时,敌军依其摩托化和机械化装备也已跑掉。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第三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的作战中。第三次战役,志愿军的攻击目标主要是南朝鲜军,计划以6个军分左右两个纵队,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共歼其3个多师。部署是:右纵队以4个军配属炮兵6个团,在突破南朝鲜军三八线防御后,以第三十九军主力和第五十军围歼南朝鲜军第一师,以第三十八、第四十军和第三十九军1个师围歼南朝鲜军第六师;左纵队第四十二军和第六十六军并配属炮兵1个团,两军突破后,以主力5个师围歼南朝鲜军第二师,另以1个师抓住南朝鲜军第五师一部,以配合主力作战。虽然志愿军各军突破较顺利,但因没有摩托化装备,担任战役穿插迂回的部队全靠徒步行进。战役实施结果,左纵队基本实现战役目标,包围并歼灭南朝鲜军第二、第五两师共3个团大部;右纵队穿插部队虽完成了对南朝鲜军第一师和第六师的分割,并截断了南朝鲜军第六师退路,但南朝鲜军这两个师在志愿军尚未完全形成合围或刚刚到达合围位置,即已乘隙南逃。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以11个军共配属炮兵7个团又2个营,在人民军3个军团配合下,采取突破后两翼向心迂回和正面突击相结合的部署,计划围歼“联合国军”共5个师又2个旅,其中美军3个师,英军、土耳其军各1个旅。虽然“联合国军”方面在部署上只有战术纵深,而没有战役纵深,但战术纵深较长,一般约10公里,逐山部署兵力依靠其现代化武器装备设防。志愿军第五次战役攻击发起后,战役突破即不够顺利。右翼第十九兵团担任战役迂回的第六十四军突破“联合国军”临津江防御后,遭到强烈抗击,作为兵团第二梯队的第六十五军以2个师加入战斗,与第六十四军同时受阻,遭到美军飞机、炮火杀伤较大;担任中央突击的第三兵团突破“联合国军”前沿防御后,也受到顽强抵抗,发展缓慢;只有左翼第九兵团和右翼第十九兵团的第六十三军突破后发展较为顺利。由于“联合国军”在部署上齐头靠紧,没有间隙,前进时步步为营,后撤时节节抗击,因此,志愿军没有实现战役合围计划,整个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形成了平推。
(二)对美军形成战役战术包围后,难以达成聚歼
运动战阶段的作战实践表明,志愿军对南朝鲜军达成战役战术包围后,基本可以做到全歼和大部歼灭。但对美军达成战役战术包围后,则很难将其聚歼。这主要是由于志愿军的攻击火力太弱。这个问题在第二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东线的砥平里作战和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表现得较为突出。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充分利用战略和战役上的突然性,在西线首先以第三十八、第四十二两军和第四十军1个师,在“联合国军”进攻的右翼打开战役缺口(战役突破口),分别包围歼灭南朝鲜军第七、第八师大部。尔后根据战役发展的顺利形势,迅即扩张战果,以第四十二军和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三师向进至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侧后实施战役上的双层迂回和包围,虽第四十二军中途受阻,未达成迂回目的,但第一一三师及时赶到指定地点三所里,并及时抢占了龙源里,截断了美第九军南撤退路。整个西线战场,三面包围了美第九军指挥的美第二师、第二十五师和土耳其旅全部,另美骑兵第一师和南朝鲜军第一师各一部。在东线,第九兵团第二十和第二十七两军在发起战役反击的当夜,即按计划将美陆战第一师大部和美步兵第七师1个多团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的3个点上。但是由于“联合国军”武器装备强,坦克多,被围后,夜间由坦克组成环形防御掩护步兵,并充分发扬火力,固守待援;到了昼间,被围部队在其空军和地面部队的接应下(东线还有海军接应),以坦克为先导,由炮兵火力开路,组织突围。因此,虽遭志愿军歼灭性打击,但终于突出包围逃跑。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志愿军以6个团的兵力已将美第二师第二十三团及法国营团压缩于砥平里,但是美第二十三团等依靠优势的武器装备顽强抵抗。志愿军围攻部队火力太弱,只有3个炮兵连支援作战,并且每门炮只有20~30发炮弹,连续两个夜晚攻击,虽予美第二十三团等以重大杀伤,但未能将其歼灭。第三天,美军援兵骑兵第一师第五团赶到,30余辆坦克在飞机掩护下攻击志愿军阻援部队。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只能将其增援步兵击溃,但有20余辆坦克突入砥平里,同美第二十三团等会合,更增加了志愿军歼灭该部的困难。志愿军遂根据整个战场形势的变化停止攻击,撤出战斗。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虽未达成战役包围的目的,但实现了十余股战术包围,每股包围“联合国军”多者1个多团,少者2个连,但由于兵力火力弱,除少数几股全歼或大部歼灭外,有10股未能全歼,大部突围逃跑。
这些情况正如毛泽东在1951年5月26日所指出的:“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①
(三)“联合国军”突围或撤退后,往往难以达成追歼
“联合国军”在突出包围和遭到打击后,依靠现代化装备,组织战役撤退快。志愿军依靠两条腿往往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追歼,只能抓住“联合国军”担任阻击的一些小部队。这在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第三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表现得较为明显。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美陆战第1师经苦战突破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层层阻截后,美第十军指挥的美军3个师(其中2个师遭到歼灭性打击)和南朝鲜军2个师,全部撤往兴南海岸港口。志愿军第九兵团虽昼夜兼程,层层阻截、跟踪追击,予美陆战第一师以歼灭性打击,但徒步赶到兴南港时,美第十军指挥的部队约10万人,全部登上其前来接应的海军舰船,从海上南撤。志愿军见此情景,只能是望洋兴叹。
第三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全线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后,“联合国军”依靠现代化装备,组织战役撤退,并且每日只后撤30公里,刚好是志愿军徒步追击的一夜行程。当志愿军一夜疲劳追击赶到后,“联合国军”再行后撤30公里。这样,志愿军的战役追击,虽然抓住并歼灭其一些担任阻击掩护的小部队,但不能追歼其主力,徒行疲劳,战果不大。
(四)缴获易被摧毁,战场补充困难
![]() | ![]() |
(责编:牛宁)
大口径火炮 第三次战役 野战工事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