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09日09:3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9日电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早报受访学者指出,中国过去靠的是劳动力数量来创造“世界工厂”奇迹,接下来则需靠劳动力素质来升上生产链的中高端,如何由“人口红利”走向“人才红利”是中国面对的真正考验。
老早在农耕社会中,生儿育女就不单纯只为传宗接代,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持农耕劳动力。生多少个小孩,本质上是“多少张嘴”VS“多少双手”的拉锯问题,是人口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之间保持理性平衡的问题。说穿了,人口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面对老龄化和劳动力下降的趋势,也就是“手”增长得比“嘴”慢的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过,接受联合早报访问的人口学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放宽“单独二胎”政策涉及的范围并不广,对延缓老龄化和提升劳动力不会起太大作用。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调研,能够享受“单独二胎”政策的人大约有1500万至2000万人。陆杰华指出,经济条件和文化素质都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这一两千万人不可能全都选择生二胎。他估计此群体每年只会有100万至300万的新增人口,影响不是特别大,因此计生政策局部放宽的作用是有限的,“老龄化基本上是不太可能逆转的过程”。
按人口学理论分析,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简称TFR)在2.1的水平,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育龄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子女才能在其长大后替代父母的数量,维持既有人口数量不变。然而,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这个人口大国的TFR仅在1.2左右,远远低于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今年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证实,经过多年增长后,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2012年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随着劳动力下降,学界普遍估计,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前后进入拐点时期,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社会。
![]() |
(责编:张婷)
老龄化,二胎,人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