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09日16:24|来源:《红旗文稿》|字号:
未来30年中国的愿景与挑战
玛雅:机遇是偶然的,挑战却是必然的。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潘维:我认为,实现中国愿景有四大挑战:
第一,要打赢经济仗。所谓“文明重心东移”其实主要指物质文明重心东移,也就是经济重心东移。自启蒙主义在欧洲盛行,世界就进入了物质主义的时代,而中华文明又最是物质主义的文明,可称占了“天时”。所谓当代经济,无非是三类东西:制造、金融和技术,所以要打三场经济仗。中国可能已经打赢了第一仗,也就是制造业重心东移。第二仗是金融重心东移,目前看,中国处在困难阶段。中国极不擅长金融战,但还必须使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仗如果打败了,制造业会停滞甚至崩溃。这仗若打赢,下一仗就是科技重心东移,就能势如破竹地打赢。中国能打赢金融战吗?目前看,打输的概率似乎不低。
第二,打赢经济仗的前提是打赢制度仗。文明分为物质、精神、制度三大类。中国的优势在制度文明,是精致的制度文明维持了物质文明的领先,避免了物欲横流、坑蒙拐骗、社会四分五裂。两千多年来,中国奉行民本政体,即由政治思想上和组织体系上统一的治国集团来管理社会。这个治国集团靠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先进”,在一盘散沙的社会里“脱颖而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思想上信奉民本主义,以民为本;组织上奉行绩优选拔制,逢选必考,无功不拔。如果没有这个中华政治制度文明,经济仗就必输无疑。
正因为看到这一点,中西两大文明竞争的关键战场就在政治体制。然而,在工业水准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打赢这场制度保卫战是极困难的。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中国在快速崛起,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改制”之说却甚嚣尘上,蒙人术被包装成了启蒙术。凡落后社会必有的一切落后现象,凡快速进步产生的一切成本,都被说成是“体制问题”,号称只要拆了故宫建白宫,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于是,我们解决了挨打和挨饿这两大威胁,却面临着一个被“骂杀”的威胁,诱使我们进行苏联式“自杀”。而一旦沦为制度殖民地,中国就会变成一个普通的欠发达国家。
玛雅:中国如果沦为制度殖民地,意味着政治上西式民主化,经济上完全私有化,那么中国的经济将会彻底殖民地化和资本主义化,中国今天取得的一切成果、老百姓要的好日子,都将付之东流。就像你前面说的,中国如果建白宫,建出来也是假的。假白宫不是自由的标志,是被真白宫奴役的标志。
潘维:所以,第三个挑战是,打赢制度仗的前提是要打赢信念仗。第四个挑战是,打赢信念仗的前提是要打赢虚拟世界的传播仗。这两个挑战的内容就是前面谈到苏联失败的那些问题,这里不重复。
简言之,当今世界,大国间的战争主要是在思想领域。思想战争是符号战,符号通过媒体、网络漫天飞,没有哪个国家是安全的。居安思危,这是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求生存的必要心态。我的硕士导师陈翰笙出生在苏联诞生前十几年,去世时苏联已经消失了十几年,超级大国的国运居然不如人命!
同样,中国未来如果失败,很可能也是败在思想战争,是从政治话语权的丧失开始的。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因为在今天,保持党和政府领导干部对民本主义的信念,不被利益集团所捕获,不被“普世价值论者”所鼓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玛雅:那么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应对这四大挑战?
潘维:应对这四大挑战,主观上靠“三不”:经济发展上不动摇,政治体制上不折腾,国际事务上不偏袒南北任何一方。实现这“三不”,需要看清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即“两个大局”交织所形成的“逻辑线索”。
什么是中国发展的逻辑线索?近代以后,中国内部的发展逻辑受国际逻辑的冲击,导致中国原本比较平等的社会变得极度不平等。所以要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共产党建政后用了30年时间建立起社会平等体系,这个体系解决了中国的生存问题,其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但是代价也很高,20年后与“效率”成为一对矛盾,与“富民”相矛盾。于是共产党又用了30年时间拆掉社会平等体系,建立了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效率体系,这个体系使一个短缺的社会变成了为全世界制造产品的基地。但是代价也很高,20年后与“平等”成为一对矛盾。高度的不平等以及腐败、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出现了,在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养老等领域,不平等越来越扩大。
未来的30年将是中国改革的新时代,一个重要导向是在新的、比较富裕的社会里重建社会平等体系。这个任务能完成吗?回顾前两个30年,在建设初级平等体系的第十年就出了大问题;在建立市场体系的第十年也出了大问题,就是1989年的政治风波。如今重建社会平等体系,10年后还有可能遭遇重大挫折。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我们是可以做成的。中国决不能百里之行半九十,倒在民族复兴的门槛上。
所以,要下决心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世界如此不确定,若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谈什么国际战略都是空话。一切国际战略都是为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国内的事显然比国际的事重要得多。如果国内的事办不好,人民就会认同他国对本国的批判。总是“自我批评”,就会削弱人民对本国体制的认同。体制认同是信念战的问题,在于虚拟世界里政治符号之战的输赢。
![]() | ![]() |
(责编:牛宁)
党政体制 模式理论 去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