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1日06:56|来源:海外网|字号:
钓鱼岛问题深度发酵,衍生出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中国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先是派军机飞入中国防空识别区,日本众院全体会议又于12月6日一致通过了一份决议,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提出“抗议”并要求中方立刻撤销。中日两国的言论、行为都针锋相对,还有一些媒体开始讨论中日之间开战的问题。
事实上,以钓鱼岛为主线,人们可以看到中日关系的三种状态:搁置争议时期的合作型关系;现状被打破后双方开始呈现军备竞赛的特征,中日关系成为竞争型关系;未来,如果领土争端引发民众的集体非理性,中日之间会形成对抗型关系。
合作型关系。在“搁置争议”时期,中日关系虽受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等的影响,但整体上看,经贸往来、人文交流都取得极大发展,双方在经贸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双方友好感情得到培育。但随着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两国国民情绪悄然发生了变化。日本民众还不适应“中国强于日本”的事实,而中国民众则理所当然地认为中日关系已经回归到千年来“中强日弱”的常态。双方心态变化,决定了双方关系的变化。2010年,就出现了钓鱼岛撞船事件。在中国,一般认为日方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是打破“搁置争议”的象征。
【独家点评】
【相关解读】
![]() |
(责编:张婷)
钓鱼岛,中日关系 搁置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