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12日10:49|来源:长江日报|字号:
钱乘旦
原标题:改革的价值仍然被低估
记者李杏 北京专访
中国走上现代化转型之路,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近35年来,“改革”才成为国家现代化追求的关键词,其他时间,除了在主流历史话语中一直被否定的清末“变法改良”时期,“革命”是主旋律和最高亢的字眼。
即便进入改革时期,改革和革命孰优孰劣的争论从未中断,成为现代化研究中一个巨大的纠结。
上世纪80年代初,30出头的钱乘旦加入了这一思考。他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改革是现代化转型的一种可能方式。他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指出在现代化转型上,除了有法国的革命方式,还有英国的改革方式。
目前,钱乘旦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著有《英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等书籍。而他更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做了12集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学术总指导,以及10年前给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作《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专题讲解。
在30年的学术生涯中,钱乘旦先生通过考察世界历史上主要大国的现代化进程,对改革提出了诸多不同于流俗的洞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的历史作用再次被肯定,并被确立为实现现代化百年目标的关键一招。为此,本报记者赴北京专访钱乘旦教授。他说,当下中国,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改革的价值其实仍然被低估。
![]() |
(责编:宋胜男)
改革 钱乘旦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