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 正文

金融时报:揭示当代中国的真实变化【2】

2013年12月23日09:03|来源:金融时报|字号:

摘要: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多重转型,这一历史性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真实中国人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各自遭遇何等的变化与冲击?如何解释这些现象?

再以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为例。中国的经济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中国社会改革三十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2010和2012年两期的CFPS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中国的经济的增长依然还在持续。体现在家庭收入的方面,相比2010年,2012年中国家庭纯收入的均值增长了28%,中位数增长了29%,全国人均家庭纯收入的均值增长了26%,中位数增长了34%。

经济增长当然是国家与地区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政绩等诸多方面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但是,片面地把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则是违法客观事实的,甚至是有害的。的确,经济的增长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医疗、卫生、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然而,经济的增长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体一定完全有利吗?《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3》中相关的研究提醒我们应辨证地、客观地、全面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增长。

一方面,经济增长给人们带来福利: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收入越高的家庭,其成员可以享有越好的住房、获得越好的医疗条件,他们的身体往往也更健康。高收入家庭的小孩在升学、课外辅导、上学条件等方面同样享有更多的优势。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带来负面效应:如,经济越发达地区的居民对政府的评价越低;高收入家庭的小孩自觉自律能力更差、喝酒等“越轨”行为更多。此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庭模式也受到的挑战,如同居和离婚的比例上升,城市中“啃老”现象日益突出,等等。

尤其,当经济增长给一部分地区或家庭带来更多福利的同时,经济与社会的不平等也就由此产生。我们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收入不平等——尤其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程度已经不容小觑。调查结果显示,贫富差距已成为不同社会背景的民众一致认为的最严重的民生问题。我们对收入数据的分析同样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中国收入最低10%的家庭的收入累计不足所有家庭总收入的1%,而收入最高5%的家庭的收入却占了所有家庭总收入的约四分之一。收入排名在全国90%的家庭的收入水平是排名在10%家庭的13倍。无论从基尼系数看还是从90/10比率看,中国经济不平等的程度均已大大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率都低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这意味着中国贫富两极的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扩大。由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与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带来的经济不平等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经济不平等程度越高的地区,失业率越高,地区居民普遍的信任度越低,等等。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平等已经越来越值得警惕。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个多元社会里,对待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简单地以单一的标准来进行描述或评价,这无疑是犯下了以偏概全或一叶障目的错误。只有当我们建立起多重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综合评估一个社会现象时,我们对它的了解与认识才可能是全面和客观的——尽管这些指标可能是互相对立的,尽管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表面上是矛盾的。我们要客观地了解中国社会,就一定要接受中国社会的多元性,接受运用不同标准来客观评价社会不同方面的理念。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当代中国 平均数 认知能力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盘点世界各国文艺兵和劳军拉拉队(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圆脸大赛”爆红网络 圆脸惹人爱完爆瓜子脸

盘点香港10大豪门媳妇(组图)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