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7日09:44|来源:海外网|字号:
而只要对外界有着心理防御,对于我们的精神、心理来说,总是一种杀伤,换言之,我们是在以杀伤自己的方式来在心理上保护自己。在后来,我明白了我为什么如此轻松愉快,是因为虽然大家是陌生人,但他们是以最自然的方式,换言之,是以社会底层在其生活环境中所具有的那种人性本能来对外界作出反应。我无需防御这种人性本能,而解除了心理防御,我也就得到了真正的安全感。
但社会底层的生活环境,固然可以让他们比中上层更自然、更真实,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心理模式:很可能体验不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心理后果。很多人在大街上随地乱丢垃圾,在住的地方制造噪音,就是如此。
并不仅仅是社会底层这样。我们处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尤其是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紧张;另外,各个阶层、群体所处的利益地位,多多少少和剥夺、被剥夺有关,也不太有利于健全的人性。那意味着,很多人对外界的心理防御更强,对自己的精神、心理来说更具杀伤力,更没有安全感。
结果就是,搞得好像很多人对外界总有莫名其妙的恨。这种恨,总需要一个发泄对象。
一些人在内心深处,就要阻止自己去体验他人的痛苦,甚至会合理化自己行为对他人的伤害。久而久之,他们成功地扼杀了基于人性而对他人痛苦的感受、“共情”能力,在意识上退回到了童年,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了。有个大妈在跳广场舞被指扰民时,竟然回应称被噪音伤害的人为什么不早起。
素质、道德问题的背后,其实就是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背后,当然又是社会问题。但“社会”从来就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一个伤害了别人却装得毫无所知,甚至振振有词的人,一定已经先对自己的人性下了手。
![]() |
(责编:宋胜男)
人性本能,社会,心理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