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08日08:41|来源:海外网|字号:
垄断是竞争的直接对立物。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程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打破垄断的过程,计划经济是对经济的全面垄断,计划经济把整个国民经济组织得像一个工厂,而每一个人都是生产线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在计划经济中,国家垄断全部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垄断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和居住、就业。改革初期的双轨制,就是试图在计划经济控制不力的地方和缝隙之处,引进一些自由定价从而竞争的因素。“文化大革命”是把经济垄断发展到全面的政治垄断和思想垄断的顶峰。它要求人们甚至去狠斗自己头脑中的“私”字一闪念,要求“全国七亿人民,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革命的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是和破除这种思想垄断和意识形态障碍,打破对人的生存、居住与就业垄断和对生产、流通、分配领域的垄断分不开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不难发现,凡是垄断破除得愈彻底,竞争发展得愈充分的地方,就是发展和进步最快,最具有竞争力,人民作为消费者得益最大的地方。反之,凡是人民不满意,停滞落后,缺乏竞争力的领域,一定是垄断因素在作怪。
也许是最重要的,就是城市户口垄断。
城市户口垄断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远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中国在新世纪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相对于资源的人口压力,中国要在新世纪实现现代化的高速增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内需不足。这两大问题的症结都在于人口的城市化水平太低。
在垄断的计划体制下国家对城市人口的就业和生老病死负有无限责任,因此国家是根据自己的财政负担能力来调节城市人口水平的。计划经济所必然造成的经济短缺、供给不足和财政拮据使得城市化不得不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到80年代末,我国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即使剔除城市所辖的郊区郊县广大农村人口,也只是到20%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普遍在80%以上的水平,也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的水平,也惊人地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7%的水平)。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分散的农村居住方式占用了更多的土地资源,而分散落后的农民生活方式必然阻碍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极大地压抑了这部分人口的潜在巨大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非农业化有了相当的发展,但“离土不离乡”的户口垄断政策使非农业人口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严重滞后,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的几千万农村流动人口进军城市和部分小城镇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户口垄断制度和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但是,由于城市非农业户口垄断制度基本没有改变,我国城市化水平并没有显著增加。
![]() | ![]() |
(责编:宋胜男)
垄断控制,户籍制度,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