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10日06:43|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当CPI不高于3.5%,GDP不低于7%,即表明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无需政策变动,这是去年以来就已明确的政策信号。同时也要看到,CPI和PPI数字背后蕴藏的风险因素依然不少。 |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5%,全年CPI上升2.6%,远低于年初政府制定的3.5%的控制目标;去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全年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下降1.9%,也实现了自2012年3月起PPI连续22个月负增长。
单看这两个经济数据,有喜有忧。好的一面是,CPI从去年10月的“破3”态势重新回到“2时代”,说明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基本稳定,这为宏观政策保持稳定性奠定了一半基础。CPI不高于3.5%,GDP不低于7%,即表明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无需政策变动,这是去年以来就已明确的政策信号。宏观政策从调控“两难”的境地中摆脱出来并相对稳定,有利于市场保持明确预期,减少经济活动大起大落的概率。此外,PPI虽仍处于下降通道中,但是降幅已经收窄,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三分之二左右行业产品价格已连续数月稳中有升,这为PPI转正继续积累了能量。
但是,也要看到,CPI和PPI数字背后蕴藏的风险因素依然不少。
虽然CPI远离3.5%的高压线,但这并非全是市场自然运行的反应,也包含了季节性因素和行政力量的合力。比如,去年12月进入暖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价格水平的抬升;另外,中央对“八项规定”的严肃推行,也有效遏制了许多行业过去的“腐败需求”。如果这些因素在CPI构成中占据较大权重,那么说明CPI仍然可能在今年反弹,因此,对通胀目标的预期管理,不能因为CPI处于“2时代”就有所放松;如果这些因素不在CPI构成中占据较大权重,那么说明,居民总体消费需求仍然不足,这也就意味着,扩大消费内需仍然任重道远。
从PPI来看,连续22个月负增长创下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长连降周期,这表明制造业活跃程度仍然不足。此前公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一点。必须看到,严重的库存和产能过剩是制约PPI转正的主要因素。由于去库存化和削减产能——特别是“三高”产能涉及地方财税利益、就业情况等一系列问题——短期内PPI为负的情况仍可能持续。
在2013年的收官经济数据中,包含了在2014年改善消费需求和制造业需求的命题。解答这样的命题,既有简单的方法也有复杂的方法。如果仅从数据改善的角度看,随着基数效应发生变化,CPI和PPI都可能在今年更加合理,更加乐观。此外,还可以“靠天吃饭”。比如,只要欧美等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在今年延续复苏势头,就可以刺激中国制造业迅速走向新繁荣,PPI转正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将经济数据的优化作为主要诉求的话,固然有利于市场预期,却很可能无异于中国经济的真实优化。
中国经济的真实优化,需要继续保持对削减“三高”产能的高压态势,需要继续推进对资金错配的纠偏,需要继续推动对一、二、三次分配的改革等等。这就要求,既要对CPI和PPI等数据中折射出来的经济变化保持敏感,同时不因阶段性的数据变化而对一系列纵深改革动摇。平衡经济稳定增长和改革之间的跷跷板,能稳定中短期金融政策的精准度和灵活性,将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及时消除,以此维护不干扰改革大局的良性环境。
(徐立凡,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海外网经济时评】
【数字解读中国经济改革】
(责编:牛宁)
经济改革 CPI PPI 房价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