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1月18日10:22|来源:经济观察网|字号:
摘要:鲁迅说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有自信、不自欺”就是中国国民性的内在力量,尤其是我们今天要讨论重新建立国民真精神的一个精神的资源。 |
何怀宏/演讲
刚才听了钱老师的发言很受启发。我突然想起,今年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一百年前,1914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次战争开启了一系列的战争,二战、冷战等等,而且很多旧的国家消失了,新的国家诞生了,同时还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等等,到20世纪末才尘埃落定。20世纪可以说是由一战开始的,真正的20世纪,霍布斯鲍姆所说的短的20世纪,作为中干的20世纪,就是1914年开始的。其实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应该都是跟这个有关的,我们虽然走出了20世纪,但是很多东西还仍然在我们的社会中、生活中发生着巨大的作用。
两种“国民性”:传统的国民性与新的国民性
今天我先谈一下国民性。我认为有两种国民性,不是一种。一种是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什么,这是描述性的。还有一种,当然跟这个有关,也是中国人经常论述的,即希望达到的新国家的国民性。比较典型的像梁启超的《新民说》,还有刚才钱老师所说的鲁迅的“立人”,这都是试图探讨一种新的国民性。那么描述性的(主要是传统社会而来的)国民性,我列举了五点:勤劳、节俭、忍耐、随和、实际(实用),最后一点最重要,实际或者实用。那么,新的国民性是什么呢?我也列举五点:独立、合群、权利意识、公德心、责任感。这也不是我的发明,是参考了梁启超等人的意见来列举的。
传统的国民性
我们首先谈传统的国民性,就是事实的、反省的、描述的,甚至是批判的,和世界其他民族比较而言,这个应该是在近代中国谈的最多的。
第一点,勤劳。好像最近有一个评比,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这可能是中国人当仁不让的。但是也可能过劳,甚至有时候会被批评为“经济动物”。我记得前些年有个法国女总理批评日本人像经济动物,礼拜天也不休息,从早忙到晚,而像巴黎全部到海边、到外地去了,很多商店也都关门了。
第二点,节俭、节省。但是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节俭,包括置业、购房,甚至中国大妈买黄金,她也不是去奢侈浪费乱挥霍,而是作为一种投资,或者说是置业的意思。到了国外,华人置业的意识、产权的意识、产业的意识是相当强烈的。所以中国人走遍世界,到处落地、生根、开花,只要有一点缝隙,有一点有利可谋的地方,都会发现中国人在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事。
第三点,忍耐。中国人坚韧顽强,尤其是为了生存非常忍耐,会想方设法活下去,不那么敏感、脆弱。美国打一场越战,回去好多老兵都精神出问题,中国人可能不那么在乎,不那么脆弱。当然也可能是对生命看得不那么重,但是确实很顽强,很坚韧。比如看莫言的小说,你发现他们非常艰难,但是也非常坚韧地活着,无论是好活赖活,要活下去。中国人活命也很不容易,但是活了几千年。当然,缺点可能就是有点麻木不仁、顺从、不勇敢,甚至被批评为奴性、奴才。
第四点,随和。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随和,比较中道。当然不是像西方那种同时扩展到两个极端甚至多个极端。相对而言,中国人,尤其传统中国人,比较温和、妥协,也比较宽容、宽厚,不走极端,但也可能就是说不够维护自己的尊严,或者做事不认真,就像过去有一篇文章说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就好了。还有就是像散漫,不够关注公共事务,明哲保身,得过且过,也许跟这个又有一些关系,好处是包容,甚至宽容,也能同化,但是坏处是有点像浆糊,甚至像柏杨所说的酱缸,不是很在乎是非,不那么坚持原则。
第五点,实际。这是最重要的。中国不像西方或者伊斯兰国家、俄罗斯,甚至日本,它有一个比较超越的崇拜的对象,中国文化是人文的文化,人间的、现世的文化,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传统的上层君子、士大夫,更注重人间、现世,很实际。
由此也许我们就可以下一个初步判断,就是中华民族其实是最适合于现代化的民族,当然更确切的说,是最适合于后发现代化的民族。它不一定是首创,比如说经济,但我们现在走得最快,后发第一,山寨第一。我觉得中国崛起的秘密,很多人讨论中国模式,从这里找原因、那里找原因,其实还应该从国民性找原因。国民性的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但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突飞猛进的一个奥秘就在这里,来自我们的国民性;而且如果展望未来的话,我们可以说现代化将越来越打上中国的印记。当然这可能让很多西方人很担心,因为中国的印记就是很实际、很实用,现在也可能被批评为很经济,很动物,就是很经济动物。
所以,中国的国民性在我看来不是那么糟糕的,我们现在还在得它的所赐。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最怕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百多年,可能我们有些好的东西消失了,而新的好东西却没有产生。你就比如说中西,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一会儿在美国待,一会儿在中国待,但这个朋友最后很苦恼地说,他的孩子没把两方面的优点学到,却把两方面的缺点集于一身了:不像中国孩子那么勤快、刻苦,但是像美国孩子一样坚持他的权利,绝不放弃,绝不尊重父母的权威。你看中国这一百多年,我们很多东西丢掉了,比如亲情、同情、随和、忍耐,甚至勤劳、节俭,我们这些年也变得相当奢侈、铺张,像暴发户一样。而像新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就经常讲为什么这个社会上的暴戾之气那么浓厚,因为一点小事在公共汽车上就会把人给打死,为什么?
![]() | ![]() |
(责编:牛宁)
国民性 批判国民性 鲁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