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2月27日09:00|来源:海外网|字号:
矗立在台北中山堂前的孙中山铜像(张方远摄)
在日本高压统治之下,台湾民众仍然年年纪念孙先生的逝世。1927年,台湾举办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会,场内外挤满约四、五千位民众,主持人蒋渭水沉痛而凛然地说:“孙先生临终时,尚连呼和平、奋斗、救中国数十声,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纳孙先生最后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同年《台湾民报》也刊出林保罗(孙中山美国友人林百克之子)的诗作《救主孙中山》:“你们要永远纪念着中山先生!”
台湾光复隔年,1946年8月即有台湾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成“台湾光复致敬团”,由雾峰林家林献堂任团长,团员有李建兴、林叔桓、钟番、黄朝清、姜振骧、张吉甫、叶荣钟、陈逸松、林为恭、丘念台、陈炘、陈宰衡、李德松、林宪等15人,回到中国大陆参访,表达对台湾光复、复归祖国的感恩与激动之情。8月29日“致敬团”由台北飞抵上海,翌日即安排前往南京谒中山陵,团员之一、作家叶荣钟甚至将谒中山陵的经历写成诗作《南京谒中山陵》:“云海茫茫路几千,首都今日拜先贤;瓣香默祷邦基固,不诉辛酸五十年。”
1920年代台湾青年仲农在《台湾新青年》发表文章,他写道:“若要救台湾,非先救祖国着手不可!欲致力于台湾革命运动,非先致力于中国革命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候,台湾才有回复之日,待中国有势力时候,台湾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的束缚。”日据时期台湾人民不只在岛内进行抗日斗争,也将民族解放的希望寄托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孙中山的形象与典范因此烙印在台湾人民素朴的情感里。
就此而言,孙中山所代表的“中国因素”是在1945年之后才由国民党带进台湾吗?更何况,1947年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台湾人民失望的是“国民党”,而不是“中国”,从而让许许多多怀抱理想的台湾青年将希望从“白色祖国”转移到“红色祖国”,如同1950年代白色恐怖系狱的许月里女士所言:“毕竟,这是国民党不对,又不是中国人不对。”
台北中山堂前的孙中山铜像仍矗立着,这座铜像是台湾嘉义雕塑家蒲添生1949年的作品,象征孙中山联系着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连结。日据时期在异民族统治下,台湾人将中国视为祖国,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亦不在话下;台湾光复至今已快70年,有人却亟欲摆脱中国人身份,把日本人的外衣穿上身。“台独”把台南的孙中山拉倒了,但同时也拉倒了自己的历史;他们以盗匪胜利式的狂妄踩踏在孙中山的铜像上,其实也是在无知地践踏着自己。
![]() |
(责编:于川)
台独 八田与一 1927年 Facebook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