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3月12日06:53|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无论是改革之初经济特区崛起的神话,还是前些年热极一时的国家新区概念,始终“激励”着官员们前仆后继,在争取巨大政策利好的道路上你争我抢。 |
2014年全国两会已经接近尾声。每年的两会,既是地方官员向公众展示地方形象之时,也是地方代表、委员向中央表达思想、提议献策的最佳时机。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中,“自贸区”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自去年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以来,从浙江舟山到山东青岛,甚至到边远的新疆,都有官员代表把设立自贸区当做重点议案申报,足见其对“自贸区”概念的殷殷期盼。
在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面前,地方代表如此争先恐后的心态可以理解。但这种单方面的热情不禁让人感慨: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地方政府“等、靠、要”的心态还是没有彻底转变。具体说来,就是寄望中央扔出一个巨大的政策红包砸到自己头上,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地区发展的所有问题。无论是改革之初经济特区崛起的神话,还是前些年热极一时的国家新区概念,始终“激励”着官员们前仆后继,在争取巨大政策利好的道路上你争我抢。
然而,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政策背景还存在吗?若是认真读一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会认识到本届政府致力于创立一个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给某个区域“特别政策红包”的空间其实是越来越小了。
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就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现象;再比如财政部讲要“全面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就是认识到先前那么多的“税收洼地”并不符合统一公平的原则。
当地方代表们汲汲于“自贸区”时,笔者怀疑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自贸区的内涵。有学者指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只在强调“免税”等优惠政策,而是探索一种管理体制的创新,核心是准入前国民待遇与投资负面清单。换句话说,即使除上海外的其它地方获批,等待它们的不是坐享巨大政策福利,而是开始一场自我革命,是要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
有学者已指出,国家之所以在上海自贸区的名称前加上“中国”二字,就是希望在上海自贸区经验成熟后,择机把它推向全国。若是如此,地方官员们与其费尽心思地争取自贸区试点名额,还不如琢磨琢磨如何把自己的管理思路与真正的“自贸区思路”接轨。
比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取消大部分审批权限,对企业积极性的带动、对经济活力的激发都是立竿见影的。政府如何做好一站式服务,如何让企业对审批流程一目了然,是很多企业代表的切实期盼。地方政府若能将这些看似具体、实则至关重要的事情办好,远比拿到一个自贸区或国家新区的名号更有意义。
中央改革的鲜明态度已经摆出,地方政府官员们,你们读懂了多少?
(郑阳鹏,财经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责编:于川、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