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4年03月12日12:48|来源:海外网|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两会。海外网记者 邹雅婷摄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把粮食安全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近日,海外网记者就两会期间热议的粮食安全及转基因相关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
谈粮食安全:不能只看口粮
记者: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取得了十连增,在这个背景下,粮食安全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柯炳生:粮食产量十连增无疑是个奇迹,但尽管这样,一定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大势有清醒的认识。现在供求平衡压力很大,将来挑战更为严峻——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粮食安全不仅是指口粮安全,口粮我们基本自给没问题,但还要考虑到饲料粮和转化产品。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偏好发生变化,原粮消费越来越少,转化产品消费越来越多。如果饲料粮供应不足,造成肉禽蛋奶价格上涨,同样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60%以上,影响就很大。我国去年进口了6338万吨大豆,一部分用来榨油,一部分作为饲料,这些大豆如果不进口,在国内生产,需要额外耗费5亿亩以上的土地。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未来随着人口增长,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根据过去十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个人预测每年至少增加200亿斤以上。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给怎么样?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耕地面积基本上只减不增。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每年都有不少耕地被占用,而新开垦的耕地非常有限,我们的生态环境已经很脆弱,不能过度开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还要退耕还林还草500万亩。此外,还受到水资源的限制,西北很多地方是有水就有地,没水就没地。
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是,耕地越来越少,水资源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我们要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
更进一步地,我们讲的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的概念,即不仅仅涉及到谷物、大豆等,也还涉及到蔬菜水果等其他作物产品的生产,更包括越来越重要的肉禽蛋奶的生产。
谈提高产量:科技是关键因素
记者:挑战如此严峻,那么应该怎样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柯炳生: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耕地红线。我们人多地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而且耕地一旦被占用,是不可逆的。如果我们粮食安全挑战不这么大的话,也没必要这么强调守住耕地红线。我们看到,中央政府是很关心粮食安全问题的,但地方政府的关心程度可能不像中央。这也可以理解,种粮的经济效益是比较低的,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会想把耕地变为非农用地,这样就有土地出让金,有GDP,将来还能带来税收和就业。在地方上怎样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这是一个挑战。
此外,还要加强支农惠农措施,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进生产组织形式,等等。但长远来看,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不仅指研发、培育优良的粮食品种,还包括机械化、深耕、灌溉技术、设施农业等等很多方面。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产量,并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实现现代化。
记者:现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怎么样?
柯炳生: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少,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主粮品种的育种等技术还可以,比如水稻是国际领先水平,最差的是蔬菜、水果和畜禽品种,大量靠引进。原创性的技术比较少,但在别人原创的基础上,我们能够较快地跟进,这叫“集成创新”吧。
应该看到,我们农业科技的投入尽管有显著增加,但是仍然远远不足。据有关研究,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即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到0.7%,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通常2%-3%),也低于印度(0.9%)。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强的特点,国家需要加大投入支持。工业技术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来保护,农业没法这样,有一个创新很快大家都来用,比如你培育了新的果树品种,农民折一根枝插在土里就能用,你怎么办?你能去起诉千家万户的农民吗?如果不能靠专利保护把科研投入成本收回来,哪个企业愿意去干这个?但从国家角度来看是值得的,这是造福整个社会。因此,我建议国家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争取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到2020年达到1.5%以上。除了钱的投入,还要培养人才。
谈转基因:科学问题要用科学回答
记者: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利弊,近期大家讨论得比较多,我看到您提出要“推进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您对于转基因是支持的吗?
柯炳生:转基因问题本来是个科技问题,但是现在弄得很复杂。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转基因问题受到如此的误解。老百姓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高度关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觉得现在最误导人的说法,是说“科学家对转基因问题有争议”。这个说法,让老百姓忧心忡忡。
对于转基因问题,我也是外行,具体的要问生物科学家,才能把其中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但作为农业大学校长,我经常被人问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你只要谈农业科技,你就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我把我了解到的情况,归纳成五句话:第一,转基因技术对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极为重要,潜力很大;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这么坚持了。第二,“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转的是什么基因。这有点像蘑菇,有的能吃,有的不能吃。所以,政府要进行监管审定;第三,“转基因食品”是经过科学检验、政府审定批准生产上市的,相当于超市里的蘑菇,是安全的;第四,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消费最早、最多的国家,从来没听说发生过安全问题,其他国家也没有;第五,世界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所有权威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美欧日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国的科学家学会组织等,都对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没有争议。也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代表着我国生物学界权威的61位两院院士,才会郑重上书国家领导人,呼吁推进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对于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也是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一个问题。其实,标识的目的,是给消费者选择权,并不意味着有安全问题。现在美国不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性的标签制度,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与非转食品实质性等同。也就是说,对于已经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来说,其风险程度与没有进行转基因的同类产品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有了转基因而额外增加风险。欧洲和日本要求进行标识,但不是零容忍,也就是说,如果食品产品中来自转基因原料的成分含量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就需要标识;含量微少没有达到这个百分比的,不需要标识。我国实行标识制度,并且是零容忍的,即只要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无论多么微少,都要标识。当然,这个制度的执行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总之,对于转基因技术,我国要加快研究,绝不能放松;在产业化方面,政府要在严格的科学审定的基础上,分阶段逐步推进,不断释放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技术,来应对国外品种的竞争压力;在产品标识方面,要完善现有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通过透明度很高的标识制度,给消费者以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也是消除消费者担忧和疑虑的重要途径。此外,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科普工作。(记者 邹雅婷)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责编: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