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3月24日09:55|来源:海外网|字号:
公泽:在美国读书三年多的时间里,亲身感受了中美之间种种差异。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或者说引人深思的问题,就是中美两国对待军人存在比较大的区别。所以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在于军人地位背后反映着民众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反映着社会生态。甚至还可以说,就原本就是国家精神建设和社会和谐度的晴雨表。
整体而言,美国军人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尊崇度,并且军人的良好形象一直通过社会不同渠道和不同方式反复强化。比如,在美国娱乐行业生产出的各式作品中,几乎清一色把美国大兵塑造成勇敢、强壮、重情义、不怕牺牲的“高大全”形象。如果将美国军人和美国警察的艺术形象作比较,这一点更为清楚。所以如此,在于美国英雄主义价值观需要载体,而代表国家意志的军队和军人就是最佳载体。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作为精神偶像的集团存在,以此标定价值坐标和尺度,因为职业特征决定了首选军队和军人。
当然,生活中的事例更具有说服力。记得有一次搭乘美国国内航班,起飞前,机长通过舱内广播向乘客讲话:“我们很荣幸,今天有一位在阿富汗参战的军人搭乘这个航班……”,话音刚落,舱内乘客不约而同鼓起热烈掌声,与那位军人相邻的乘客们还上前握手。这样的场景在美国时常出现。我一位朋友说,他在一次航空旅行时,一位头等舱乘客在听闻有参战军人同机,当即走到经济仓,要求与那位军人调换座位,以表达崇敬之情。
在美国的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可以看到一些感谢军人为国家奉献的公益广告。有过服役经历的老兵们申请工作,或到学校继续深造,也可以得到特殊优待和奖学金。在美国著名视频网站上,几个拍摄老兵从阿富汗或伊拉克前线回家给家人惊喜的感人视频,获得了几千万的浏览量。上过战场后退伍的士兵,会享受名目繁多的社会保障和补助。到过美国华盛顿林肯广场的人都知道,当年越战、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名士兵,每个人的姓名都刻在广场纪念碑上。相比之下,中国军人受到的尊崇及待遇,与美国军人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听到的多是军队贪腐,军民冲突方面的新闻,这大大弱化了中国军人的形象。
作为职业化军队制度的代表之一,美国似乎更倾向于用社会认同与尊重,荣誉,以及物质保障,职业发展等外在因素来激励军人们为国冲锋陷阵,而近几十年来美国军事冲突不断的历史也大大加强了全社会对军队的重要性和军人的付出的认知。我们则更倾向通过教化激发责任感、使命感等内在因素来驱动士兵前进。我们的模式在革命战争年代可以激发出极大的能动性,但在今天经历的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以及社会财富大大充裕,价值观念多元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够产生过去那么一种动力?值得怀疑。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可控的小范围的军事冲突来重塑军人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我觉得值得尝试。至少我们在这里可以强调,军队和军人的形象和地位,不仅仅关系到战斗精神的激发,甚至关系到精神大厦的建设与价值观的引导,必须加以重视。
![]() |
(责编:牛宁)
军人形象 军队制度 美国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