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胡鞍钢:邓小平让时代多了一个主题【4】

2014-08-23 10:0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注:

[1]《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19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2]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5日,《刘少奇选集》,下卷,2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文3版,中文版,399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

[4]陈云:《大计划,小自由》(1956年9月11日),《陈云文集》,第三卷,10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在商业方面,由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在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为了适合于新的经济情况和人民的需要,这种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体,同时附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购销关系和市场管理办法,并且合理地调整物价,以利于商品流通的扩大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见《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956年9月27日)。

[6]198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认为,陈云的观点对“当前的(经济)改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赵紫阳:《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1981年11月30日,12月1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第10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1958年11月9日、10日),见《毛泽东文集》,第七卷,4374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王辉:《渐进革命:震荡世界的中国改革之路》,中文版,25页,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9]《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8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李先念编写组:《李先念传(1949-1992)》(上),301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1]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9月9日,《李先念文选(1935-1988)》,3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2]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1978年10月11日),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下卷),236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下),238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5]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11曰26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1637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17]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调节。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有益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办法,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建立起符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20-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8]赵紫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1984年9月9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5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9]《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84年10月20日通过),来源:人民网。

[20]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下卷),363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22]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8-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1090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3]《吴敬琏:谈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的崛起》,载《中国改革》,2011年8月16日。

[24]田纪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488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5]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6日),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6]高尚全:《30年改革开放: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1-4页,载《改革内参》,2008(6)。

[27]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87年10月25日),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6-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8]直到1993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才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借鉴、比较、分享国际经验,首次引入国际通行的中央与地方分税制。

[29]《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594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0]资料来源:《中国物价年鉴(1991)》,466页,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1;田源、乔刚,《中国价格改革研究1984-1990》,203页,北京,电子出版社,1991;Barry Naughton, 1995,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4.

[3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计划经济 邓小平文选 中国改革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媒体:中央巡视与专项追逃内外联动反腐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最美中国名校“校花”巡礼—吉林篇(高清)

阎锡山在山西的最后时光(组图)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