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09:15:28|来源:海外网|字号:
卫报:中国的乡村经济现已不仅仅是下地种田
【编者按:3年前,中国新闻网发表的《2亿到20亿的裂变 走进中国第一淘宝村义乌青岩刘》第一次将“淘宝村”这样的字眼推到大家眼前;到2010年左右,江浙一带第一批淘宝村初现规模;而如今“淘宝村”这个字眼已经并不陌生,据阿里巴巴自己的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全国就已发现各类型淘宝村19个。一直热衷于评论阿里巴巴的西方媒体也开始关注起淘宝村,近日,英国卫报旗下《卫报周刊》(Guardian Weekly)记者亲自走访福建省“淘宝第一村” 培斜村,以“阿里巴巴使数字经济的益处传到中国最偏远地区”(Alibaba delivers benefits of a new digital economy to remotest China)为题报道了这个偏远农村与数字经济的故事。曾是省级贫困村的龙岩培斜成为淘宝村之后经济飞速发展,根据2013年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现状调研报告”,村里一共只有195户人家却开了58家网店,竹席半年就卖了3000万元,从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首富村。】
文章写到,第一眼望去,这个偏远乡村好像和21世纪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当你走进位于主干道上的村民华永乐(音译)创建的公司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培斜村是网络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所选的20个淘宝村之一了。马云完全改变了培斜村的面貌。
一杯茶后,32岁的华永乐向记者说起他创业史。在他身后,两名员工正通过邮件与潜在的买家沟通、登记订单和整理大量发货单。墙上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华永乐是党员,但他认为花时间做贸易没什么好大惊小怪。他将当地的手工竹凉席销往全国各地,在扩大零售业方面做得很成功。
![]() |
阿里巴巴 数字经济 中国东南部 偏远乡村 竹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