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10:26: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在安倍看来,其频繁的外交活动及其成果,最后还需要中国、俄罗斯和韩国三个“恶邻”为其外交总结“背书”。 |
近几天,日本的外交舞台上频频出现前首相森喜朗的出彩表演,出色传达着现任首相安倍的周边外交新意图。
联合国大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峰会在即,安倍经过一番审时度势,他觉得是缓和周边国家关系的时候了。在他看来,经过一番“俯瞰地球仪外交”攻势,“远交近攻”的外交效果已经在国际社会显现,“中国威胁论”、“周边威胁论”已经在安倍的“战略性外交”行为中形成国际负面,并且达到预期效果舆论,“见好就收”方显“积极和平主义”战略姿态。
但是,在安倍看来,其频繁的外交活动及其成果,最后还需要中国、俄罗斯和韩国三个“恶邻”为其外交总结“背书”。对安倍来讲,这也是为了一个外交的完美收官。“象征性”缓和与三国的关系,有助于让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认可其外交策略及手段的“高超”,那么让前首相森喜朗充当“信使”,试探对方意愿、掌握舆论外交主导,就成为日本频频上演“前首相外交”的奇特现象。
前首相森喜朗作为日本自民党保守派元老,从政得益于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父亲安倍晋太郎多年扶持,如今鼎力支持安倍晋三的周边外交政策也在“情理之中”。森喜朗曾长期担任日韩议员联盟会长,与韩国政界保持着密切联系,2013年2月曾出席朴槿惠的总统就职仪式。安倍让他访问俄罗斯和韩国,是基于他以往的人脉关系,通过私人的交往来促进日韩、日俄关系的缓和,改变因历史和领土问题形成的僵局。
但是,从长远来讲,国与国之间外交最重要的还是原则问题,如果日韩两国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方面得不到解决,日本保守势力仍然继续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话,安倍这种“前首相外交”策略及手段不会起到实质性效果,充其量只是安倍力求突破周边外交困局的“权宜之计”而已。
事实上,日韩两国存在的历史和领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尤其在日本保守势力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言行日盛的如今。譬如安倍一贯在慰安妇等历史问题上小动作不断。他曾在2007年3月表示并无证据显示日本官方强征亚洲妇女成为慰安妇,此言论遭到韩、美、中、朝等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如今再次上台的安倍对日本二战随军慰安妇问题明确作出道歉的“河野谈话”说三道四,甚至于7月20日公布了对1993年“河野谈话”出台经过的调查报告,执政党自民党内甚至有人提议传唤河野本人到国会接受质询,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否认日军参与强征慰安妇问题。此事遭到韩国的强烈谴责和抗议。
尽管安倍晋三派前首相森喜朗访韩多少可以缓和僵持的双边关系,但他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和慰安妇问题上的模糊态度,使“历史问题”依然成为发展日韩关系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安倍有关慰安妇问题的过激言论,使“历史问题”由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转向更受国际社会谴责的人权等敏感问题,使日本再次因“历史问题”陷入被动局面。
鉴于慰安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谴责日本政府的焦点,尽快缓和日韩关系成为安倍突破周边外交困局的重点。但在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问题上,日韩双方依然观点相左。事实表明,安倍既要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又要修好日韩关系的“如意算盘”过于自以为是。尤其是安倍再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恶例,严重伤害了韩国等亚洲曾被日本殖民和军国主义侵略的各国的民族感情。它唤醒了韩国民众对昔日日本残酷殖民统治的惨痛记忆,导致日韩双方矛盾不断持续升级。
可以预见,安倍毫无诚意的“前首相外交”效果有限,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外交手段。长远来看,日本政府需要真诚解决日韩双边关系中历史遗留问题,真正拿出化解周边外交困局的实际行动来,而非演绎花样翻新的外交手法。
(姜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吕耀东,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