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美高官:了解中国不能仅靠情报 美缺战略把握

2014-09-24 08:38:42|来源:环球网|字号:

  日本《外交学者》9月23日文章,原题:为何仅对中国进行情报收集是不够的 美军最高情报官员说,美国单是对中国收集情报,这是不够的。华盛顿需加紧培养深入了解中国战略和目标的情报分析师。

  参谋长联席会议情报主任、海军上将保罗·贝克尔,上周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情报与国家安全峰会上表示,关于中国,美国存在“数据过剩,但信息不足”的问题。在对中国的了解方面,他认为美国情报机构表现平平。没多少分析师真正了解中国,无论是宏观战略层面,还是具体方面。缺少对(北京)战略目标和盘算的更多了解,相关的硬情报就没什么用处。贝克尔3月份就曾表示,增加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也是避免冲突的关键,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大战略、思维、意图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

  美中关系的许多紧张点与情报收集有关,比如美方指责中方搞大规模网络间谍、围绕抵近侦察的合法性争论。这些争论掩盖了一个更深层问题——美国知道如何使用收集到的情报吗?

  了解中国战略的问题不止于情报界,还存在于美国一般外交政策领域。奥巴马政府常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政府人员构成并非总是反映出这点。奥巴马2009年上任时,两名最高亚太事务顾问深谙中国问题。杰弗里·贝德曾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关注重点是中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同样对中国具有强烈兴趣。

  但2011年两人卸任后,中国政策基本上交给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和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前者无特别的中国背景或教育。后者虽是公认的亚太事务专家,但关注重点是日本。中国人认为坎贝尔亲日,对北京过于强硬和对抗。有人认为,问题在于坎贝尔的专业背景是美苏关系,这令其通过敌对、冷战色彩的透镜看美中关系。

  奥巴马政府推出“转向亚洲”政策时,正是失去贝德和斯坦伯格这两名重量级中国专家之际。由此导致缺少对华的专业了解,造成情报界缺少宏观战略性把握。情报分析界摸不清中国战略目标的问题,影响到更高层决策。正如贝克尔所言,缺乏了解会助长误解,混淆反应与回应。结果是,华盛顿低估了北京对“转向亚洲”的反应。(作者香农·蒂耶兹,乔恒译)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美中关系,情报官员,战略目标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警察脱岗宾馆睡觉致女嫌疑人脱逃 被判缓刑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揭秘驻阿富汗美军野战套餐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