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海外舆论>> 正文

美战伊斯兰国:一场必败的中东战争

2014-10-07 08:2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美国民众终将会发现:第14次中东战争或是多余的

海外网10月7日电 现在美国正忙于如何才能完全击垮伊斯兰国,从而防止其恐怖势力延伸到叙利亚。不过可能华盛顿从未计算过,从1980年开始美国究竟介入了多少场中东战争:叙利亚将成为自1980年开始美军所介入(侵略)的第14个中东国家。在叙利亚,美军将继续之前在两伊战争中的杀戮,当然不少美国士兵也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3日刊出文章,原题目为“美战伊斯兰国:一场必败的中东战争”,文章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安德鲁.巴克维奇,其主要内容如下:

现在让我们仔细回顾一下历史:美国在(1980、1987-1988)曾与伊朗作战、与利比亚是在(1981、1986、1989、2011)、与黎巴嫩是在1983、与科威特是在1991、与伊拉克是在(1991-2011、从2014至今)、与索马里是在(1992-1993、从2007至今)、与波斯尼亚是在1995、与沙特是在(1991、1996),与阿富汗是在(1998、从2001至今)、与苏丹是在1998、与科索沃是在1999、与也门是在(2000、从2002至今)、与巴基斯坦是从2004至今、然后是现在的叙利亚:真是精彩的一段战史。

随着战事不断变化,似乎五角大楼已经很明确将与伊斯兰国打一场持久战,不过历史告诉美国:即使我们最终获得战争胜利,从整体角度,美国还是惨败。和两伊战争相似,如果和伊斯兰国打持久战,在未来10年中,美国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必将大于所得利益,所以从战略角度讲,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

在1980年时,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表示,美国要通过武力来防止波斯湾落入邪恶之手。之后随着伊朗革命和前苏联侵略阿富汗,华盛顿方面逐渐开始介入中东地区的各种战争,而在这之前,美国其实是尽量避开中东问题的。其实从实际的角度讲,美国介入中东完全是为了石油,而非出于自由、人权或民主的考虑,所以保证石油国局势稳定是当时美国政府的首要考虑。不过从实际操作角度讲,美国所做的并不只是控制当地中东局势稳定而已:更多时候华府希望通过政权更替来实现最终的民主国家建立。但不幸的是,很多中东国家仅仅停留在了政权更替阶段: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就是很好的例子。

更糟糕的是,这些停留在政权过渡阶段的中东国家为反西方伊斯兰极端分子势力发展提供了温床,而这正是当年本拉登所希望看到的:当下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所膨胀的伊斯兰国势力就是他死前脑中恐怖网络发展的雏形。以更讽刺的方式讲,伊斯兰国就是美国中东战争13年的“成果”。如果当初美国在伊拉克留下或者训练出一支有效的武装力量,伊斯兰国早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但可惜的是,美国所训练出的伊拉克士兵根本不能战斗,因为过渡时期的伊拉克政府根本没有在执政。

奥巴马总统并不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但他发现自己必须要面对如此尴尬的两难困境:如果他选择让伊斯兰国继续发展势力,他等于置中东局势于不顾;但如果他让美国完全介入叙利亚战争,这等于正式让美国再次卷入一场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中东战事,就好像当初的两伊战争一样。

其实即使最后美国连同其盟友最终取得叙利亚战争胜利,当地局势似乎也不会改善多少:治标不治本的战略方式只会使伊斯兰国恐怖分子以其它方式继续滋生。奥巴马的赌注和当初卡特时期相同,他们希望用“强大”的军事力量让美国尽快走出这种两难困境:当初卡特下错了赌注,奥巴马亦是如此。美国民众或许只能希望美国可以最终击溃伊斯兰国,但即便如此,下一次(第15次)中东战争的对象又是谁呢?或许是对约旦,或者是对索马里、利比亚、也门?

简而言之,不管持续多久,美国在中东的战争都将以失败告终,而在失败以后,美国民众将会发现:第14次中东战争或是多余的。

(责编:牛宁)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伊斯兰 中东战争 1980年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第一女巨贪”将被引渡 曾藏身地下室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揭秘驻阿富汗美军野战套餐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