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挪威专家:诺奖不敢得罪美俄 只能奖励好人好事

2014-10-11 09:16:03|来源:环球时报|字号: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两名获奖者:凯拉什和马拉拉

环球时报今日报道,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已颁出,来自印度和阿吉斯坦的两名为儿童人权活动者获奖。这一结果引起了许多不满的反映,有专家指出,今年入围和平奖的人选中包括了斯诺登,俄罗斯反普京记者,袁隆平等许多在国际社会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但最后诺奖委员会既不敢得罪美俄,又怕把和平奖授予袁隆平会引发西媒“讨好中国”的叫骂,结果只能选择几乎名不见经传的两人。有专家认为和平奖委员会早已违背诺贝尔的初衷,诺贝尔的遗愿不是奖励好人好事,而是鼓励推进世界和平的行为。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10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印度儿童权益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尔蒂和巴基斯坦女孩玛拉拉·尤萨夫扎伊,以表彰他们为保护儿童和青年人权益,尤其是受教育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其中,玛拉拉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此次授奖开创了和平奖历史上一个先例,即表彰那些为年轻人权益而斗争的人。”奥斯陆和平研究所主任哈普威金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玛拉拉曾是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斯瓦特县明戈拉城的一名学生。她从11岁开始就为争取妇女受教育的权利而斗争,通过博客向外界介绍她和朋友们在塔利班政权下的生活。2012年10月,玛拉拉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遭塔利班枪手暗杀,头部和颈部中枪。联合国2012年将每年的7月12日(玛拉拉生日)定为“玛拉拉日”。玛拉拉目前在英国上学。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得知玛拉拉获奖后马上表示祝贺说,“玛拉拉的成就史无前例”。玛拉拉却反应平静,并拒绝在伦敦时间16时30分之前接受媒体采访,因为“上学更重要”。

“这个奖对那些仍然在遭受奴役的童工和被拐卖儿童来说是个鼓励”。另一位获奖者凯拉什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这样说。凯拉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参与反对童工的社会活动,他为此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已挽救超过8万名印度童工。诺贝尔委员会说,凯拉什继承印度圣雄甘地的传统,为把孩子们从经济上的压榨拯救出来进行了多形式的非暴力抗争和斗争。发布会现场一位来自印度的记者问,是否因为甘地从未获得和平奖,将和平奖颁给凯拉什是一种补偿?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回答说,他不知道当年甘地为何没有获奖,但凯拉什获奖是实至名归。

虽然此次两人平分和平奖奖项和总额为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110万美元),但玛拉拉的光彩明显盖过凯拉什,挪威各大媒体对玛拉拉进行了大幅报道。挪威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斯威列·拉加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们一个60岁,一个17岁,是一个非常好的组合。玛拉拉已成为争取第三世界女孩受教育权和与极端势力作斗争的标志性人物,但她毕竟年轻,没有取得很大成就。凯拉什则进行了多年抗争”。《印度斯坦时报》评论说,印巴两国因边界纷争数十年敌对,此次两国公民共享诺贝尔和平奖,象征性地推动两国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责编:于川)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环球时报 反美 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 玛拉拉日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全国多地遇“霾”触响警报(组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对越反击战时期中国女兵照片首度公开(高清)

图片故事:家在南疆 瓜果飘香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