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宅、娇:台湾年轻一代与过去区别大【2】

2014-10-27 08:44:28|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校园社团走向死胡同?

  台湾《立报》22日社论指出,网络虽在2000年泡沫化,但随之而起的社群网络却也改变世界。

  台湾2014学年度才开学一个月,本来是校园内各社团迎新的重要时刻,但不少校园里的社团,却出现招不到新人窘摬。换句话说,没有新血投入,社团面临倒闭已是不可避免的状况。

  对于50、60年代生人而言,没有社团生活等于没有大学生涯。60年代,鹿桥出版《未央歌》,描述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涯,让这个时期大学生人手一册。这种对大学生涯的向往,是挤进升学窄门的乐趣。

  那个属于“未央歌”影响的年代,参与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大学生活代名词。这或许与当时为了进窄门,联考之前的生活封闭性有关联,但无可厚非的是,进入大学与否,绝对是人生重要一页。

  60年代,在“未央歌”的推动下,学子进入大学后,总想着回馈社会,崇高的服务理想,让服务性社团成为大宗,如山地服务社、慈幼社、社会服务社等,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前往偏乡教学服务,有时为了提高竞争性,连周六、日也会到育幼院、养老院加班。

  在知识学习性的社团方面,如诗社、国学社、辩论社等,也能在校园里绽放知识花朵。甚至于有人以为,大学里的恋爱学分,也只有在社团里面,才可以体会到,所以没有参加一个或两个以上社团的学生,简直逊掉了。

  才不过20年时间,随着教改推广各地广设大学,甚至于入学的多元方案,都让社团的存在出现危机。更重要的是网络虽在2000年泡沫化,但随之而起的社群网络,却也让世界改变。

  有人说,当网络取代马路,社群网络取代社团活动后,智能型手机可以让每一个宅男宅女都在网络上大为活跃,谁还稀罕参与学校社团。

  这样的变化,让人忧心是校园人际关系大退化,社团的发展萎缩是一个警讯。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EQ,未央歌,校园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18岁女大学生为高额学费做脱衣舞娘(组图)

图片故事:环球小姐训练营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