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4 07:17:09|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生命可以安顿却不狭隘”
在《如实生活如是禅》一书中,林谷芳提到:“吃饭,一胃之纳;睡觉,一卧之榻。”在他看来,我们不停地给人生做加法,才造成了生命不可负荷之重。当追逐成为一种习惯,生命需要停歇。做减法,就是在修禅。
《如实生活如是禅》是《北京晚报》文化记者孙小宁与林谷芳以对谈的形式,所进行的“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这之前,他们已经合作了《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最近一本新书则是《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
这些书中有许多公案。比如乔布斯和爱迪生,是否可以比肩而论?林谷芳妙论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是‘刚需’,乔布斯带给人的,更多还是衍生性的需要。”
禅宗以剑客对决比喻参禅,林谷芳以“两刃相交”为喻说,禅家以事成理,参禅是直接面对生命的本质困局,无所躲闪,提醒“面对人生的困局,有没有往原点再逼近一步”。
“生命可以安顿却不狭隘。一个人要安顿,可能用遁逃的方式,但禅者推崇真正的安顿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林谷芳说。
年过六旬的林谷芳,在高中时读“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心有所感,开始习禅,一晃四十多年。在他看来,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铁三角”,儒家的社会性、道家的美学性与佛家的宗教性构成中国人整个的生命。
谈到自己为何“特别标举禅”,他说:“中国气象之衰从宋代开始,宋代之后中国的历史性格不开阔,变得幽微。我选择禅这种唐、五代最重要的思想和生命的修行,因为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活泼。”
![]() | ![]() |
两岸关系,教育形态,灯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