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台湾文化界耆宿林谷芳:盼两岸回归共同的文化母体

2014-11-04 07:17:09|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原标题:《江湖无限林谷芳》

林谷芳。

  “芒鞋踏破,何只在道人脚下;江湖无限,何只在云水生涯。”这是台湾文化界耆宿、禅者林谷芳所著《落花寻僧去》里的一句话,正好借用来诠释他的人生况味。

  无论冬夏,一袭白衣,一头银发,说着一口“台味国语”的林谷芳,数十年如一日自在遨游于中华文化的无限江湖之中,修禅、讲禅、游历、著述,执着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智慧,也期望两岸回归共同的文化母体,携手弘扬令西方人惊奇与艳羡的东方生命哲学。

  “滚滚红尘中的隐约耳语”

  一次,在台北书院的茶会上,琵琶演奏者弹了半曲《昭君出塞》,旋律缠绵悱恻,委婉惆怅。书院山长林谷芳接过琵琶,拨弄琴弦,曲意霎时转为铮铮铁骨,竟让人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感。

  “我是一个音乐家。”林谷芳说,他最早被人们认识的身份是学音乐,“俨然成家”。眼下台湾会弹琵琶的人,“几乎都是我的学生”。

  1998年,北京就出版了林谷芳的著作《谛观有道——中国音乐的人文世界》。书中收录了76首中国经典乐曲,其中44首是上世纪50年代大陆录制的原始录音资料,都是稀世之作。

  林谷芳回忆说,1988年,他去上海唱片厂找这些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的珍宝,当时连厂里的人都不知道那些唱片放哪儿了。找到它们的时候,老唱片上面都是灰尘、泥巴,用抹布怎么擦也擦不干净。清理好这些老唱片后,林谷芳托人用电脑技术手段,一个个恢复了它们的原声。

  后来,大陆有家媒体在报道中这样感慨发问:“一个处在大陆文化‘边陲’的人,与大陆相隔50年的人,为什么要由他来传承这些东西?要由他来做?”

  “作为一个探寻者和传承者,听到这样的评价,虽然有些夹枪带棒,但我还是很欢喜。”林谷芳说,中国音乐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而我们自己在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音乐这个面向却常常比较空白。

  1993年,林谷芳在台湾成立了“忘乐小集”,主要由音乐家、书画家、茶师、戏曲家与花艺家组成。“茶与乐的对话”是忘乐小集最为人熟知的表演节目。笔者有幸,曾经参加过春季茶会、夏季茶会,当场领会林谷芳说学弹唱,借茶、借乐诠释国学、妙论人生。

  在春季茶会上,他曾经说,人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茶品味人生。“绿茶是不发酵的茶,如果打个比喻,就好比生命刚刚勃发。饮一杯龙井,倍觉神清气爽,让人想起青春年少,让人想起江南的青山绿水。”林谷芳一边解说,伴随着龙井清香的是台上笛子演奏《鹧鸪飞》的幽深细腻、昆曲《牡丹亭》的典雅柔美。与高亢悲情的《霸王卸甲》琵琶对应的,则是相对内敛厚重的“木栅铁观音”,而“松沅熟普”茶,则对应深沉感慨的《二泉映月》、《高山流水》。

  他笑谈,如果一位年轻人只喝普洱或铁观音,未免过于老气横秋,而如果中老年人仍只偏好绿茶或青叶绿意的文山包种,未免“临老入花丛”了。

  禅与乐、禅与茶……在林谷芳看来,禅就是生活,他说,“如实生活如是禅”这句话,仿佛是滚滚红尘中一句隐约的耳语,愿你我都能够读懂。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两岸关系,教育形态,灯塔效应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闭月羞花金发女模地铁走红引万人热追

香港警方:网上煽动非法行为要负刑责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