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评论>>博采众长>> 正文

台湾文化界耆宿林谷芳:盼两岸回归共同的文化母体【4】

2014-11-04 07:17:09|来源:中国台湾网|字号:

  “大陆是一个参不完的‘大公案”

  1988年首度到大陆时,林谷芳用35天跑了11个省、市。“我要把以前读的关于中国大陆的书,在那块土地上做一个完整的印证。”

  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频繁来往两岸之间,至今到大陆已有200多次。笔者问:为何乐此不疲?他答道:“大陆是一个参不完的‘大公案’,我要去参,一直参。”

  对于“回复汉服”、“推广读经”等大陆当前一些热门社会文化现象,林谷芳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所谓‘回复汉服’,把中国文化想得太简单了。我认为,在文化复兴中,不是拿哪一个朝代的衣服出来,那就有点泥古不化了。我们应该要回到中国人的美感当中去,去选择民族的服装,不能把中国文化做小了。”

  关于读经,他说,今天读经的范围要扩大,不能只读儒家,更不能只读儒家某一类型的典籍。再者,经典是前人的生命智慧,读经在态度上“要跟前人有生命的对应”。如果不是用这种态度读经,会把世界窄化了。

  林谷芳说,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禅宗和道家是很重要的,二者虽然有中国的风格,取自于中国文化土壤,但面对生命的问题是具有普世性的,比如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如何安顿自我等。儒家则比较表现为具体的社会性和民族性。因此,禅宗和道家是中华文化可供西方“他者”参考的,“我们可以让西方尊敬的是我们的生命哲学”。

  “如果社会或人生像竞技场,优胜者永远只有一个,其他人都是挫败者,而优胜者怕随时被别人超越也惶惶不可终日,社会就不得安宁。我们为什么不把人生当作爬山?山有好多种,或秀丽,或巍峨,可以选择不同山景。即便爬同一座山,也有不同的路。即便走同一条路,你不登顶,在山腰找块石头一坐,回头一望照样满目青山。我们要在禅与道这样的文化根底里找到安顿。”他阐述说。

  至于两岸如何携手传承中华文化,林谷芳认为:“我们应当一起回到共同的文化母体,也看到走过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由此就可以看清两岸文化人的互补性,也才能共同来发挥作用。”

  “做文化,要像文火慢慢温,不能急。”这位文化行者冲淡从容地说:“‘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这就是人生的好境界。”

  (原文刊发于《两岸关系》杂志2014年第11期,作者:李寒芳、陈斌华)

(责编:宋胜男)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两岸关系,教育形态,灯塔效应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新闻热图>

最新热点>

香港“占中”者继续集结与警方对抗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图片精选>

视频>

论坛热点>

新闻推荐>

闭月羞花金发女模地铁走红引万人热追

香港警方:网上煽动非法行为要负刑责

评论|资讯|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中原|书画|丝路|鲁东|创新|创投|成渝|赣鄱|钱江|食品|IP电视|华商|纸媒